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1)
傅味琴於清涼山佛學苑為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香表戒、花表定、燈表慧
提要:
·凡事要符合規矩
·燒香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對出家眾應供養飲食衣服、醫藥臥具
·香表戒律,三支表戒定慧
·花表禅定
·有刺的花不能供佛
·桃花象征男女,不能供佛
·佛前供燈,燈表智慧
(開經偈)今天下午各位居士來,由於法學師慈悲,要我給大家講點佛法,我想先這樣,居士們假如有問題不明白,或者進佛門後有許多事情搞不清楚,很想知道該怎麼辦,你們可以先提問。假如我有神通,不必要你們問,你們想什麼我都知道,因為沒有神通嘛,還是要你們自己提問題。
凡事要符合規矩
你們知道燒香應該燒多少?(居士答:“不知道。”)應該燒三支,燒三支有名堂,燒一把沒有名堂。比如說廟裡香爐三只腳,沒有一只香爐16只腳。凡事過分了,不合乎規矩也不好的。
燒香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進佛門燒香,大家認為燒香燒給菩薩,其實菩薩也在天上,也在人間。天上的菩薩要燒香,人間的菩薩也要燒香。把這個道場建立起來,又辦佛學苑,都是學福老和尚跟法學師發心的,他們發的也是菩薩心啊!那麼你們也拿一大把香在他們面前燒燒呢(眾笑),他們一定會說:“哎喲,別燒別燒,我被你煙熏得眼淚水都要出來了。”所以要懂得燒香到底是為什麼,燒香是供養。
佛在世的時候全燒檀香,現在有許多香是化學制品,燒多了聞了要頭昏,所以最好燒檀香。如今佛涅槃了,咱們也要修供養,要在三寶前修供養。
對出家眾應供養飲食衣服、醫藥臥具
說燒香燒三支,我買來了三千支,那該怎麼辦?留給寺廟裡,明天燒嘛。而且供養不一定要供香,你只要不供錫箔、黃紙,你供養米啊、油啊、出家衣啊、供養醫藥、生活用品,這些也是供養。
香表戒律,三支表戒定慧
燒香燒三支是表法,表戒定慧,供養香的意義一面是以香發出的清香來促使空氣衛生,一面表法,我以戒定慧修行的功德來供養佛菩薩。燒香燒一支也表法,香表戒律,一支清香表戒律的清淨,以清淨的戒功德作供養,這就是表法。
你們以前沒有聽過法,可能連戒定慧三個字都沒有聽到過,因此要懂法義,就得經常來聽法。
花表禅定
供花非常好,花能莊嚴佛堂。比如世間上開隆重的會,都以獻花來表示敬意,布置種種花來莊嚴會場。佛法上以花表禅定,因為修行的功德都是從禅定中慢慢開放出來的。我們天天早晨修禅定,喜歡學的居士也可以學。
有刺的花不能供佛
有刺的花不能供佛,刺會刺人,玫瑰花有刺就不能供,刺表瞋恨心,修行人要安定團結,親切和氣。心裡有刺,自己也很痛苦,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結果身體裡也會生刺,身體裡的刺就叫骨刺。語言中也不能有刺,語言帶刺,將來受盲聾喑啞的果報,這些都有因果的。
桃花象征男女,不能供佛
桃花不能供,桃花象征男女,佛門要清淨,佛門裡邊不准談男女情愛,一談男女,這個佛門就不清淨了。所以在咱們佛學苑裡嚴格規定不准談戀愛,因為男女戀愛是很不清淨的,也是痛苦的根源,這就是佛門跟世俗生活的區別。
佛前供燈,燈表智慧
你們還可以佛前供養燈,燈表智慧,點蠟燭也可以,但如今蠟燭質量非常糟糕,成分很污濁,點了以後氣味很大,對身體有危害。為什麼要供燈?因為古時候沒有電燈,供電燈也很好,因為電燈比蠟燭還要亮,而且沒有氣味。說句笑話,點蠟燭不如點油燈,假如人家說你“像油燈”,你不生氣,你罵別人“蠟燭”,別人就會生氣,而且蠟燭煙灰很大,非但把牆壁都熏黑了,連佛菩薩的臉都熏黑了,油燈就好得多,用最好的油點燈連煙煤都沒有。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2)
傅味琴於清涼山佛學苑為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頂禮要恭敬,佛門要寂靜,不吸煙喝酒
提要:
·見師父要頂禮或者合掌問訊
·合掌應當胸,不動表恭敬
·師父在用功,不頂禮,頂禮時不要高聲叫喊
·修行要寂靜,到處說話聲,成了游樂場所
·不要磕響頭打擾師父,免得好心辦壞事
·到佛面前要行“頭面禮足”禮
·頭面禮足最恭敬、最親近
見師父要頂禮或者合掌問訊
進寺廟燒香、供花、點燈,看見師父時要合掌頂禮。合掌會不會啊?(下答:會)合掌怎麼合的?做給我看看。(居士做合掌狀)哎,對對,有人合掌這麼合,掌都沒有碰到,合了一個空掌,這是合掌呀,要合起來的呀。
合掌應當胸,不動表恭敬
恭敬的時候心要定,心不定,這個恭敬就差遠了,所以合掌要當胸,因為心在這兒嘛,你合掌放在胸口,就表示一心恭敬。手掌不能動,有人一合掌,手掌就動:“師父師父……”(雙手上下拜,眾笑)這麼一動就表示你心在動。師父一看見你在動,他眼睛也跟著你動(眾笑),師父心也不定了。還有的人呢,合掌合得太高,合到喉嚨,有的合掌合到肚皮上(眾笑),變了合掌當腹。
師父在用功,不頂禮,頂禮時不要高聲叫喊
頂禮就是磕頭,但不要磕響頭。師父正坐著在用功,或者在唸經唸佛,或者在修觀,就不必頂禮。平時你要頂禮,就得一點聲音也沒有,不要去驚擾師父,真正的好師父他平時都在修行啊。現在有個習慣,一進來就“哇”叫一聲:“師父啊,給你頂禮了。”師父給你嚇一跳,頂禮還要報告,師父又不貪你的頂禮。你自己頂禮,自己修恭敬心呀,用不著喊。
講個故事給你們聽,我在83年離開醫院,醫院給我再高的榮譽跟報酬,我都不要,來一個急流勇退。天天到公園去修禅定。後來上海的老同學來了五、六個,他們也坐在我旁邊修禅定,老同學又帶來了一個沒有學過禅定的,說他也要學。起初大家都一片寂靜,剛剛有點定的味道了,突然這個新來的喊了一聲“報告”(眾笑),把我們都嚇了一跳,大家只好都出定了。我問他:“報告啥呀?”“我出汗了。”出汗有什麼好報告的,真是的!
修行要寂靜,到處說話聲,成了游樂場所
佛門是修行的地方,修行寂靜寂靜。不管這地方有一百個人,兩百個人,三百個人,一點聲音都沒有。出家人就能做到,一進齋堂一點聲音都沒有,可惜在齋堂外面到處是說話聲,變得真像是游樂場所了。
不要磕響頭打擾師父,免得好心辦壞事
磕頭不要磕響頭,有人為了表示誠心,干脆就在地板上磕響頭,“咚”,你一咚,師父心一跳,“咚”,師父心又一跳。想在師父面前恭敬培福是好,由於不懂佛法,變了好心辦壞事。
到佛面前要行“頭面禮足”禮
向佛頂禮,按經書上所說,應行“頭面禮足”禮,頭跟面要碰到如來的腳。在東南亞原始佛教那裡可能還保留著原始的形式,但是現在我們漢地這套規矩行不通了。像我們這兒,你到師父面前頂禮,把你的頭跟面去碰師父的腳,師父就會奇怪地責問你:“你干嘛?”而且不高興:“罪過罪過,怎麼頭碰到我的腳上來了?到拜墊上頂禮去。”那麼咱們也只能這樣了。
頭面禮足最恭敬、最親近
其實頭面禮足才是最恭敬、最親近。什麼是最恭敬?我以最尊貴的頭來禮如來的腳。怎麼叫最親近?我的頭碰到如來的腳,親近到沒有距離。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3)
傅味琴於清涼山佛學苑為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頂禮要恭敬,佛門要寂靜,不吸煙喝酒
提要:
·頂禮,頭要到最下位
·不懂佛法,盡在佛門鬧笑話
·不能供養師父酒肉和香煙
頂禮,頭要到最下位
有拜墊在拜墊上頂禮,沒有拜墊,你就隨地頂禮也可以,你碰不到佛菩薩的腳,至少也要碰到地,頭不碰到地就表示不恭敬,你還有保留。在佛面前頂禮要謙虛,不傲慢,頭低到最底下,意思是“我是佛陀的下等弟子”;那麼你低到一半,“我是佛陀的中等弟子”;你頭低得少或點點頭,“我是上等弟子”,誰封你上等弟子?會有人說,我沒有碰到地也有原因,這兒沒有地毯,頭碰到地,額頭上留著一圈灰塵,挺不好看。這是光榮的記號,表示你磕過頭了,這個沒有關系,拿塊手帕一擦就擦掉了。
不懂佛法,盡在佛門鬧笑話
有的在佛面前不停地磕響頭,磕得頭皮都破了,乃至昏倒,因為他不懂,頂禮只要頂三個,他卻磕了300個。假如在這兒石砌的佛台上不停地磕,大家嚇壞了,以為這個人要自殺,自己想撞得頭開花。在懂佛法的人來看,這成了佛門裡的笑話。其實他們這些人信佛倒是蠻虔誠、蠻恭敬的啦,就是不懂佛法。如果大家都磕響頭,只聽到地板上咚咚響。(眾笑)所以佛法沒有傳開去,自己搞出來的一套又一套的方式倒傳開去了。(眾笑)
不能供養師父酒肉和香煙
還有的人不懂佛法,但很喜歡到佛門來,又喜歡親近師父,跟師父談談,有時煙瘾發作,連忙摸口袋,自己抽一支,想想不對啊,光自己抽不給師父抽,別認為我小氣了,便再掏一支出來:“師父,你也來一支。”(眾笑)慢慢再發展到對菩薩也來一支,菩薩又不說話,手又不動,他就把香煙插在菩薩嘴上。(眾笑)我看見過,是真事。我58年去過杭州靈隱寺,靈隱寺前面有尊石頭雕的彌勒菩薩,事隔多年,等我第二次去,那個地方已經變了旅游區了,游客非常多。這尊石頭雕刻的彌勒菩薩還是在路邊坐著,看見他嘴巴裡有支白乎乎的東西,我想可能是游客一支粉筆,他寫完了“某某日我阿狗來此一游”(眾笑),粉筆沒地方放,就放到彌勒菩薩嘴裡去。我就上去一看,不得了,一支香煙!假如你給師父一支煙,不給菩薩抽煙,不給釋迦佛抽煙也不對啊,如果你真的給釋迦佛抽煙,釋迦佛不呵斥你才怪呢。
所以供養不能供養煙酒。有的在家人喜歡吃紅燒肉,也不能把紅燒肉供養師父。(眾笑)
怎麼進佛門,怎麼修
師問:有什麼要問的嗎?
有人答:“要問的多了。”
師說:你問吧。
有人問:“怎麼進佛門,怎麼修?”
提要:
·游客進山門,不叫進佛門
·皈依進佛門,學法進法門,斷煩惱叫修行人
·修行不斷煩惱,苦仍是免不了
游客進山門,不叫進佛門
師:你們從山門走進來,說我進佛門了,那不叫進佛門,叫進山門。如果走進山門就叫進佛門,那麼社會上的游客是來玩的,他們一進山門也就進佛門了?
皈依進佛門,學法進法門,斷煩惱叫修行人
要到什麼時候才算進佛門?你成了釋迦佛的弟子才算進佛門,就是說要皈依三寶你才算進佛門。可是你進了佛門,還不會修行啊,所以進佛門了還不夠,還要再進一道門,叫法門。你進佛門只是做了釋迦佛的弟子,但是還不算合格的佛弟子,你又不會修行,上課也不上,修行修不起來,所以還不能算修行人。要進法門,懂得佛法,修得起來了,這個時候才叫修行人。燒香是供養,拜佛是禮節,都不叫修行。修行要懂得佛法,知道人生的苦,苦從哪裡來,苦從煩惱來,要根據佛法去斷煩惱,這樣才叫修行。
修行不斷煩惱,苦仍是免不了
我們每天早晨都在講法,講完了人生八苦,又講修行人也有苦,本來修行是去掉苦,怎麼還有苦?沒修行的時候苦是從煩惱來,修行人的苦,還是從煩惱來,修行人沒有把煩惱斷好,仍然是苦,因為有煩惱就有苦。不同的僅僅是,修行前他不懂得怎麼去斷煩惱,修行了,有的仍然不懂怎樣去斷煩惱,有的雖懂得怎麼去斷煩惱,但是他不肯斷煩惱,這個苦怎麼消除得了?就好像明知道自己生病,他不肯看醫生吃藥,這個病怎麼會好呢?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4)
傅味琴於清涼山佛學苑為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怎麼進佛門,怎麼修
提要:
·只要你認為佛菩薩是好的,你就有希望
·佛菩薩最喜歡佛弟子
·皈依三寶後,要求懂,要學法,要修行
只要你認為佛菩薩是好的,你就有希望
怎麼進佛門?可以先到寺廟裡來參觀參觀,看見有人燒香,你也燒香,看見有人磕頭了,你也磕頭,哪怕你一懂不懂,只要有一顆善心,只要有一個善根的種子,只要心裡有這麼一個念頭:“佛菩薩是好的”,你這個人就有希望了。
佛教在中國民間扎根很深,民間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有這麼一個念頭,佛菩薩是好的,尤其是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更是十方普聞。
佛菩薩最喜歡佛弟子
進佛門有兩種人,佛菩薩喜歡哪一種,或者說全喜歡,那麼特別喜歡哪一種?一種是游客進寺廟,多少有點恭敬心,可是什麼也不懂,拿著一把香朝佛菩薩拜啊拜,佛菩薩一看“這不是佛弟子,是佛門外面的人,偶然進來參觀參觀的。”有的還比較好一點,知道進佛門要合掌,但怎麼合掌,合掌表示什麼,他不懂,佛菩薩又不在下面,在佛台上高高在上,他只好把合掌的手舉起來,“佛菩薩。”佛菩薩一看,這也好,但不是我的弟子。還有的人怕給熟人看見了,說他迷信,干脆一只手打招呼,“哎,佛菩薩好。”假如來了一個皈依三寶的弟子,佛菩薩一看,我認得你,前幾天你還在我面前皈依過,你親口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兩種人佛菩薩都喜歡,但是最喜歡誰啊,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嘛。
舉個例子說,這麼多年來經常有外地來小住的,我也喜歡,問他:“你這次來住幾天?”“住三天。”假如是熟悉的人,我就會說:“為什麼不住三十天?”你們在我面前住了三年五年的,你要走,我就更捨不得。如果學生跟老師心心相印,你就能得加持,所以你們皈依三寶了,佛菩薩就格外歡喜,因為你是三寶弟子。
皈依三寶後,要求懂,要學法,要修行
你肯學法,能懂規矩,知道唸經怎麼唸,怎麼忏悔,又能經常聽經,知道佛經裡說些什麼,怎麼去修,佛菩薩當然更歡喜,你越是靠攏佛菩薩,感應越大,好比是佛菩薩的親兒子。所以進佛門開始參觀參觀,學一點懂一點,慢慢就覺得佛菩薩好,佛法好,就應該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了就要學法修行,這就等於一步一步往裡邊去。
我眼睛上有個影子
居士問:眼睛上有個影子,有五年了,像透明的薄膜紙上面有些雜質……
提要:
·凡事要核實,不要把沒有看成有
凡事要核實,不要把沒有看成有
師:這個影子是你睜開眼睛看見還是閉著眼睛看見?(下答:“睜開眼睛看見,第一次看見時,我端一盆豆漿朝灶上一放,就發現眼睛角上有一個影子,幾天後就慢慢大了……”)你用手去抓它,能抓到嗎?(下答:“抓不到。”)我從前也有過這樣情況,有一天我到廁所裡去大便,站起來時,眼睛前面有很多黑點子在飄動,我以為是灰塵或是小蟲在飛,可也抓不著,我覺得怪了。但是我跟你方法就不一樣,你看見了,你總覺得有,我是既然看見,就去抓,抓不著,可見得是沒有。是小蟲的話,我手一揮,它就飛走了,但我手一揮,它還是在眼前,如果是灰塵,一抓,手裡也會有啊。明明看見,但又抓不著,想來想去,我就去問眼科醫生,眼科醫生說:“你眼底出血。”(下說:“是的,醫生說眼睛出血。”)(眾笑)假如你去問那種信神信鬼的巫婆神漢,他就說:“有東西在你身上,你得拿錢去做做功德。”那麼錢全給他騙去了。(下說:“是有人說是冤親債主。”)(眾笑)我兩句話就給你講清楚了,因為我是過來人啊,奇奇怪怪的事情我也看得多,聽得多了,就是有一點,從來沒看見過鬼(眾笑)。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5)
傅味琴於清涼山佛學苑為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我眼睛上有個影子
提要:
·眼前金花是打出來的
·看見幻象是嚇出來的
·餓鬼業障重,不會到你面前來
·身上有毫光,中有身也走不過來
·見黑影子,別怕也就沒事
·人鬼兩條道,何必去想鬼搞鬼
·佛法不弘揚,鬼卻特別多
·佛弟子苦惱臉,不知是什麼規矩
·穿長袖不中暑有本事
·佛也穿裙子
眼前金花是打出來的
有時候眼睛沒有毛病,也會看到前面有花,醫院查不出毛病,你真要去抓,又抓不著。你們可以試試,我有一個方法教給你(眾笑),可以看到金星,金光,金花,你用手往眼睛一敲,馬上金光出來了(眾笑)。
看見幻象是嚇出來的
佛教最反對迷信,所以釋迦佛叫弟子不要隨便相信別人的話,應該自己核實,我就是這個態度,到底有沒有,要核實一下。有的人能看見可怕的幻象,那是嚇出來的,其實嘛什麼也沒有。
餓鬼業障重,不會到你面前來
佛教不講鬼和魂,有兩種東西確實有,一種是餓鬼,一種叫中有身。
六道裡有一道叫餓鬼道,餓鬼它能跑到你面前來嗎?它沒有這麼大福氣,餓鬼在餓鬼道裡,它業障很重,如果能跑到你面前來,那麼當初目犍連的母親掉在餓鬼道裡,為什麼不自己跑到目犍連面前去,還要目犍連到餓鬼道去找她?
身上有毫光,中有身也走不過來
在死後還沒有投胎前,有一個人的眼睛看不見的身體,叫中有身。可是中有身也不會跑到你這兒來,因為它怕見光。我們每個人都有毫光,所以它無法靠過來。我媽死後,我連做夢也沒有夢到媽。後來能海上師在北京開會,我也到了北京,我就問隨上師到北京的一位出家師父:“我為什麼連做夢都見不到母親?”他告訴我:“你母親走不過來啊,因為你身上毫光太大。”
見黑影子,別怕也就沒事
一般人看到黑影子,這是什麼道理?因為他心裡在想鬼,叫心中有鬼(眾笑)。因為心裡想有鬼嘛,人多多少少有點怕鬼,這樣自己的毫光就慢慢下去了。你知道鬼是陰暗的,又有點怕鬼,再聽聽鬼的故事,什麼大頭鬼、小頭鬼、吊死鬼、落水鬼,這麼一來嘛,你難免會一見黑影子就害怕——好像是鬼吧?實際上是你自己嚇出來的。
人鬼兩條道,何必去想鬼搞鬼
比如有個人,想走到你身邊,但是一見你一副威嚴的樣子,憤怒的樣子,他一看,心想:“今天找他不是時候,回去吧。”你就沒事了。
假如你心裡在想某某人來,這個人走過來了,你癡頭怪腦的,還沒有看清楚就說:“你來了?請坐。”這個人很快就跑到你面前了,全是自己找來的嘛。
人是人道,鬼是鬼道,兩條道,何必去想鬼搞鬼?
佛法不弘揚,鬼卻特別多
現在進佛門的人,佛法不弘揚,忙著超度鬼,因為信鬼所以容易碰到鬼。到了七月十五啊,鬼還特別多(眾笑),一張黃紙條一個鬼,一個牌位一個鬼,這樣容易使佛弟子心理上保留陰暗面。佛弟子應該要培養自己開朗光明的一面,所以我常說,要跟佛菩薩打交道,不要跟鬼打交道。佛菩薩好比大老板,跟佛菩薩常來往有好處。你跟鬼做朋友有什麼好處啊?鬼一伸手,“給我一點”,你還要忙著給它燒紙,煩也煩死了。
佛弟子苦惱臉,不知是什麼規矩
我講話聽得懂嗎?好笑不好笑啊(眾笑)?既然好笑就笑呗,現在的佛弟子,也不知道根據什麼規矩,進了佛門不肯笑,所以滿臉的苦惱相,一定要我引你們笑才笑得出來。佛教講解放,不講束縛。現在佛門裡有許多規矩啊,不是佛教的規矩,是從前佛門裡的人搞出來的,因為從前中國是封建社會,所以是被封建思想搞出來的。
穿長袖不中暑有本事
比如說,“上殿不能穿短袖,要穿海青。”如果穿海青不中暑,有本事你去穿去(眾笑)。你叫我穿海青,我這個人稍微悶了一下,就要中暑。“老師中暑了,趕快給他脫衣服刮痧。”既然要給我脫衣服,何必叫我穿長袖子的海青呢?你讓我涼快一點,也不會中暑嘛。
佛也穿裙子
還有“不能穿裙子”,穿不穿裙子跟修行有啥關系,佛也穿裙子的。所以你們女孩子穿裙子,有人跟你說:“你怎麼可以穿裙子禮佛?”你就說:“因為我學佛啊,佛穿裙子嘛我也穿裙子。”那麼你們男孩子說:“我也學佛,我明天也穿一條花裙子。(眾笑)”你們男孩子要學佛穿裙子,可以,就穿像佛那樣的裙子。
談燒香、禮佛、供養、學法、修禅定(6)
傅味琴於清涼山佛學苑為本地居士開示 2004.6.15下午
有人說學禅定是外道,禅定要著魔
法學師:還有一個,他們對修禅定都不懂,還說學禅定是外道,禅定要著魔(眾笑)。
提要:
·禅定能止妄念,開智慧,容易達到一心不亂
·修禅定昏沉自己會醒過來
·唸熟了,容易邊唸邊打妄想
·有人唸佛在牆角裡睡著了
·止住妄想要修數息觀
·不要怕佛法難懂,多聽就懂了
禅定能止妄念,開智慧,容易達到一心不亂
師:釋迦佛是修禅定成佛的,如果有人說修禅定是外道,那豈不在誹謗釋迦佛是大外道,我們是小外道?
不修禅定不可能成就,不修禅定的人很難達到一心不亂,禅定能止住妄念,開智慧,容易達到一心不亂。有人說只要唸就可以了,可是有的老居士唸了六十年,卻打了六十年妄想。你修禅定如果打妄想,肯定坐不下去。能坐得下去,慢慢就不打妄想了。
例如有的人坐了一會就打妄想,心不安定了:“怎麼還不出定?”看看手表,還有15分鐘,坐不住了,輕輕走到門口,糾察看見了,問她:“你干嘛?”“我請假。”“請啥假?”“我要出去放屁。(眾笑)”
修禅定昏沉自己會醒過來
修禅定一昏沉,你就沒辦法修,所以你要修禅定,就逼使你去掉妄念昏沉。昏沉的人,即使昏沉到瞌睡了,他還得要醒過來。起昏沉的人,頭低下去了,雖然沒怎麼打妄想,心已經沉下去了,昏掉了,頭低下去再低下去,人就往前沖了,一沖醒過來了(眾笑)。還有的人昏沉到打起瞌睡來,那可有勁了。他打瞌睡睡得香,“呼”(眾笑),等到口水流下來(眾笑),流在手背上,感覺了,哎,醒過來了(做擦口水狀)(眾笑),還是要醒,沒有人推醒,自己也會醒過來(眾笑)。所以修禅定不可能一直妄想打下去,一直昏沉下去。
唸熟了,容易邊唸邊打妄想
唸就兩樣了,唸熟了容易邊唸邊打妄想,打妄想就是心裡說話,等到熬不住了,嘴巴說話了:“哎,黃居士啊,你唸多少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眾笑)”唸兩個小時仍然會說:“哎喲黃居士啊,你身體比我好嘛,我已經吃不消了。哎喲阿彌陀佛,吃不消了。(眾笑)”動起貪心來:“哎喲,黃居士啊,昨天這個菜,我倒挺喜歡吃的。”動起瞋恨心來,“哎呀,黃居士啊,我這個媳婦啊,真不是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眾笑)”
有人唸佛在牆角裡睡著了
唸佛的人稍微有點昏沉,身子向前一沖,旁邊人“嘿嘿”笑笑,就把他推醒。“干啥?”“你怎麼不唸佛呢?”“你知道我不唸佛啊?就是睡著了我也在唸佛。你管我個屁。(眾笑)”他再想想,我唸佛總是昏沉,干脆坐到牆角落裡去。一昏沉嘛,這樣躺著,兩只腳一伸,“呼”,睡著了。人家怕好心沒好報,又不敢說他,一直睡到唸佛完了,“哦,唸完了,我也完了。(眾笑)”結果人家唸了兩個小時佛,他伸著腿睡了兩個小時。這雖然像是講笑話,啟發啟發,可也是實在有的事情呢,這是從表面現象來說的。
止住妄想要修數息觀
要在內心止住妄念,釋迦佛說:“要修數息觀。”所以禅定中的數息觀稱為甘露法門。阿難問佛:“比丘不能入定,有什麼辦法?”釋迦佛就回答:“修安般”。安般就是數息觀,佛叫比丘進也安般,出也安般,坐也安般,走也安般,隨時隨刻觀想自己呼吸,這個法門最容易止住妄念。
不要怕佛法難懂,多聽就懂了
你們以後有空就來吧,今天只是隨便給你們講講,這也是法。大家聽了發發歡喜心也好嘛,初進佛門怕佛法聽不懂,多聽聽就聽懂了。
從前有一個媳婦很聰明,是窮人家出身,嫁到男家是個富人家,富人家的客堂裡,椅子旁邊有個茶幾,她只知道椅子,農村沒有茶幾,她想如果給夫家看出我連茶幾都叫不出,會被人取笑。她就故意到廚房裡去抓一把燒火的砻糠,放在茶幾上,第二天老爺看見了就說:“誰把砻糠放在茶幾上啊?”她忙說:“我來擦掉。”給她學會了,這個叫茶幾(眾笑)。聽佛法要多聽,聽多了就會懂的。今天就到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