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修行怎麼用功
傅味琴 與來訪居士座談 2006.3.3
曹:我現在一直在探索思考就像我們這些有工作有家庭的人如何行菩薩道?請老師給指正,我以為必須在生活中修,因為客觀環境限制我們不能離開家,也不能離開工作生活,這個環境是特定的,這些人都沒有辦法克服,所以不管修什麼我們都必然要在這種環境中來修,簡短的說,就是要選擇對機的佛的教導來代替我們凡夫的主觀意識,代替我們的思想分別,積極努力的用佛的教導來看待處理生活工作中的一切事情,依教奉行,這在經中可能就叫由慧制定,讓他們走戒生定,定生慧的路子呀,他連修禅定的條件環境都不具備,很難成功,那麼這些人這一生,是非修行不可的,既然非修不可,就得修出一點真實的東西,不能光學一個樣子,最起碼他們所謂的修,應該是真修,所以我常跟居士們講,你求菩薩不如拜菩薩,拜菩薩不如念菩薩,念菩薩不如學菩薩,學菩薩的時候你就是菩薩。
師:這個問題,在家居士也可以修六度。修布施,持戒,當然居士是持五戒八戒菩薩戒,(曹:他們都是求了菩薩戒的)也可以修忍辱,精進禅定,如果你能夠學一點大般若的智慧那更好,假如沒條件修,能不能出生大般若智慧呢?也能出的。就是比較慢一點,從哪裡出啊?從前五度,融合起來,它也會自然的出生,(曹:對,對)但是自然出生它是自然,不一定明白,比如說,你能得到解脫,卻沒得到解脫知見,要是能夠直接學大般若智慧,你一切就容易明白,明白了你即使自然出生,你來龍去脈也能搞清楚,而且悟得比較深刻,如果要講成就,光靠學學大般若智慧這是不夠的。(曹;成就就是證果呀)這是不夠的,如果是想培福,以及隨喜得到些功德,增長些智慧,這是可以的。講成就必須要證到般若。(曹:對,必須要證到空性)
所以我想呢,在家居士努力的方向——只能說是方向,第一個辦法,比例要掌握好,比例是一個重要問題,也就是說盡量加大修行的比例,去擠掉世俗上雜務的比例,這個量變也不可忽視,(曹:是是是)把雜務時間擠掉了,在家的這些雜務就變得緊湊了,當然喽,你能放下一點就放下一點,但不能完全放下,所以說比例要作些調整,哪怕逐漸把雜務擠掉,逐漸逐漸來也好,這是一個方法。
第二個方法,在家居士在空隙休息時候,乃至在工作運轉的時候,人事來往等等,要把這些時候,這些境界,這些操作逐漸納入修行軌道,入了修行軌道這些東西對你產生的障礙,對你產生的阻力就逐漸會少,那麼怎麼入修行軌道,講起來是比較簡單,一般人可能體悟不深,除非你聽法聽久了,那麼簡單的講一下能有領會的,但更重要的你要去做,就是說,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專心做這一件事情,可以這麼去用功,假如,有這麼一個念頭起來,而這件事情不急要的,或者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必要想了,或者這件事情意義不大的,你就把這種排除。這就是學習一個放下,(曹:對對)人們初步了解“放下”總是以為放下身外之物,實際上要真正修到裡邊去,放下是放下你的妄念。這難度就比較高,可是如果你修成就了這條路是不錯的。
還有一點,如果你空下來休息的時候就要修觀心,觀心到底怎麼修?這也要講究,照經書上來講,要觀自己有貪心無貪心,有瞋心無瞋心,有癡心無癡心總的來講是看我現在有沒有妄念。當然喽,你在工作中遇到一個問題,你要去思考,這不叫妄念,這叫修觀。在空的時候,盡量看住自己的心,讓自己這顆心處於無念狀態,這就是禅宗講的看住牛,這是修止的辦法,平時要多練習。其實今天念佛的人如果真的懂得怎麼念佛,他也可以完成修止,(曹:可以可以)但是現在大都念佛的人簡直不懂,你比如說,不要說整個一句六個字洪名,即使你分成兩個字兩個字,你在唸“南無”的時候就只有“南無”,沒有別的想法,唸“阿彌陀”的時候就是阿彌陀,唸“佛”的時候就是“佛”,連起來整個一句,以及下面一句上來中間也不起別的念頭,這是修一個止。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如此,在你休息的時候,或者在你持阿彌陀佛名號,藥師佛名號,持咒的時候,開始必然有妄想,慢慢練慢慢練,練到最後成熟了,妄想就很少了,因此就要培養你的警覺,妄念起來了,就馬上排除。包括你休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三分鐘,四五分鐘,也可以修修觀,隨便你修什麼觀,最最簡單的觀蔚藍色天空,即使你在房裡休息的時候,也能把蔚藍色天空觀起來,但是只能是蔚藍色天空,不要起別的念頭,這又是一種用功的方法。
還有一種用功的方法,一切都要看成如影如幻,不要執著它,哪怕你想有,結果來了一個空,但是你要知道,空就會產生有,何必多想呢?哪怕你現在一無所有,是個零,零要麼不動,一動就變一,一切都在變啊,所以說不管是境界好境界壞,都要觀如影如幻。尤其是在家居士在工作中、人際來往接待中,那是紛動得厲害,我們唸的《供養觀行法》中就有一句:“欲影百忙紛動巧持真”,持真就是要你持一個如影如幻,放下。你這樣去修,就不容易沾上去,凡夫最苦惱的就是心跟境沾上去,所以佛經裡有句話:心入境,境入心,從此分不開了。修行就是修心與境離,最後要修心與身離。達到了心與身離,你這個心就不是凡夫的心,沒有我執沒有法執就是成就,
所以在世間八風裡邊呢,樣樣都要看成如影如幻,聽其自然,今天我剛才還跟他們說,只要能夠吃到一口飯,只要能夠吐出一口氣就行了,其他還求什麼呢?(曹:是是是)為什麼起煩惱?因為你要去抓住它,所以起煩惱,但是你抓的時候不一定抓煩惱,可是你抓住這裡邊就有矛盾了,一起矛盾你煩惱也跟著起了,是吧?
曹:發作之後是煩惱。
師:這些學生經常取笑我,笑我像小孩,小孩兒天真,天真嘛煩惱一會就忘記了,在家居士想修得快的話,就要放得快,但不等於說我不做了,這又不對了。
曹:要認真做好,做事時必須制心一處,就是在定,認真做好,心不要有執著,做過去就丟了,未來的我也不要多想,因為都是妄想。
師:在家居士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用功,這個方法呢,要有善巧方便,但不等於狡猾,也不等於哄人騙人,就像治病,你只要把病人騙好,你也算成功的啦,是不是?所以在家居士可以談愛,因為不談愛夫妻關系不成立。(曹:是)比如太太問你:“你現在信佛了?你還愛不愛我啊?”你還是要說“愛”,但是真正可愛不可愛自己心裡明白就是了。(曹:是啊!是啊!)不要那麼說:“我現在變了,有什麼可愛呢?”不能這樣呀,你只要說一句,“我還是愛你”。她就沒有煩惱了,你就把她煩惱病治好了,至於你鑽進去不鑽進去這是你自己的事情。滅掉人家煩惱,就會掃除掃除自己障礙。演場戲。(曹:就是演戲)你戲已經開場了,你不能不演下去啊,不演下去台下擺不平,要喊退票的。但是演員要明白:我是演場戲,哪是真的夫妻?哪是真的什麼什麼,這樣就灑脫了。講句現在時髦的話:人間潇灑走一趟,其實人間又不是我們的老家。要這樣去開導他們。
曹:身要在世,心要出世。
師:那麼一下子做不到,就從一點點練習中累積起來嘛,這就叫什麼?這就叫:身不出家,心出家。要做到這些內容啊,其實,概括的說,這些內容各個宗派都在裡邊了,淨土宗,你這個心現在清淨現在就是淨土,禅宗,你明白了自己佛性,明白眾生佛性就是見性。密宗,這就是秘密法,不好明說就叫秘密法,太太問你:你還愛我嗎?“我已經不愛了”,不好明說,說“愛愛愛”,你就在修密宗了,密宗就是斷煩惱嘛,現的都是假相呀,所以這樣修法是一個總的鋼領,這是我臨時想起來,你肯定有你的體會。
(編者後記:在家修行,怎麼用功?傅老師在這段談話中,突出三點:①念無常②止妄想③修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