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0~6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0)

傅味琴講於 2006.3.29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佛稱出家弟子為多聞賢聖弟子,
你不多聞,哪來賢聖?
提要:
 ■ 後生可畏,希望你們都能成為殊勝的人
 ■ 佛稱出家弟子為多聞賢聖弟子,你不多聞,哪來賢聖?
 ■ 我們都應該走在證果的路上,作為勝者,應具備出離心、菩提心、正知正見
 ■ 如果把出離理解成逃離,那釋迦佛到娑婆世界來豈不錯了
 ■ 出離是出離世俗的煩惱,發菩提心不要老為個人打主意
 ■ 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大乘,就沒有菩薩法,也就沒有成佛的希望 

後生可畏,希望你們都能成為殊勝的人

我講這些話就是希望你們在這兒接受培養的人,個個都能成為殊勝的人,這就是我辦學的目的。雖然我不是個殊勝的人,但是你們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俗話說:後生可畏。我當年根本沒有像你們這樣好的條件,我師父忙著翻譯經典,哪會像我這樣整天陪著你們?培養起來也方便一點,培養要求也可以高一點,這就是一個殊勝的條件啊。

不要以為你還年輕,浪費一點時間沒關系。其實如果你是想跟我學的,我今年七十七了,你們也是七十七了,我假如還能在世上留幾年,你也只能學幾年,因為過了這幾年,你想跟我學也學不到了。

佛稱出家弟子為多聞賢聖弟子,
你不多聞,哪來賢聖?

佛稱出家弟子為多聞賢聖弟子,所以出家同學必須要多聞,多聽法。哪可以像現在這種歪風邪氣,好像出家就是為了趕經忏。不多聞,哪來的賢聖?皈依僧是皈依賢聖僧,賢聖僧才稱為僧寶,我們培養人才的目標,就是為了使佛弟子能在修行路上成賢成聖。

我們都應該走在證果的路上,

作為勝者,應具備出離心、菩提心、正知正見

我們都應該走在證果的路上。這一輩子至少要以證初果為目標。即使我們今天沒有證到初果,也至少要培養成為一個勝者,這是殊勝的勝。要成為一個殊勝的人應該要有出離心,要有菩提心,要有正知正見。

如果把出離理解成逃離,
那釋迦佛到娑婆世界來豈不錯了

出離不是出離娑婆世界,當初捨利弗目犍連,這些佛的上首弟子們個個證了阿羅漢果,他們可沒有離開娑婆世界。現在把出離理解成逃離娑婆世界,那釋迦佛到娑婆世界來豈不是錯了?

出離是出離世俗的煩惱,
發菩提心不要老為個人打主意

出離是指出離世俗的煩惱,出離生死苦海,你不想出離世俗的煩惱,只想到一個極其快樂的地方去,那可不叫出離生死。

菩提心呢?不要老為個人打主意。為什麼人生坎坷,痛苦無窮,原因就是世間人在打個人主意,非但痛苦,壽命也不會長。

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大乘,
就沒有菩薩法,也就沒有成佛的希望

昨天我還看到《老年報》上一篇文章,美國科學家調查了幾百個人,隨訪九年,最後得出結論:心地善良的人比心地不善良的人長壽得多。心地善良的人專為別人考慮,願大家都幸福,菩薩就是願意自苦他安樂。而一般人都是替自己考慮。為自己考慮來考慮去,這樣考慮也不順心,那樣考慮也不如意,結果天天苦惱。修大乘最根本的法,也是我們將來成就的基礎,那就是菩提心。我們學的法就是朝向一個方向:要徹底解脫,圓滿一切功德,一直到成佛。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大乘,沒有菩提心就沒有菩薩法,沒有菩提心就沒有成佛的希望。

有出離心沒有菩提心,最多能證阿羅漢果;又有出離心又有菩提心,你能成菩薩,菩薩修圓滿,你就是佛。

舉個例子,那些半路裡以種種理由離開的同學,後來想想還是這裡好,總想回來,他這顆心就有出離心的覺悟,但還要看他有沒有行動。如果他這樣想:老師同學在培養我將來能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我離開了老師同學,我這樣做不對啊,我應該支持這個團體,這顆心就趨向菩提心。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1)

傅味琴講於 2006.3.29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有出離的覺悟,沒有出離行動的人,仍然掉在
泥坑裡出不來。習氣改不掉,善知識也拉不動
提要:
 ■ 有出離的覺悟,沒有出離行動的人,仍然掉在泥坑裡出不來
 ■ 習氣改不掉,泥坑就跳不出,善知識也拉不動
 ■ 在學法修行的地方還苦惱,就因為沒有去想,該怎麼斷煩惱、為大眾作供獻、
  將來弘法、走上一條證果成道的路
 ■ 有的人出家了,還想找個干兒子干女兒,真是自找煩惱
 ■ 修行人的菩提心,就是滿胸懷裝的全是眾生,唯獨沒有自己
 ■ 過去的業緣沒辦法了,來這兒修行就了了嘛。受苦都是冤枉的,就因為眾生
  沒有覺悟
 ■ 發菩提心,一切都為了眾生離苦得樂,能革自己煩惱的命,是最徹底的革命
  工作 

有出離的覺悟,沒有出離行動的人,
仍然掉在泥坑裡出不來

可是想回來,又怕自己自由散漫慣了,挨批評、受管教,又不想回來了,想想不對,又想回來,這最多是有出離的覺悟,可沒有出離的行動。掉在泥坑裡的人,自己不跳出來,仍然是在泥坑裡。

習氣改不掉,泥坑就跳不出,善知識也拉不動

修行最要緊的是改掉我們的習氣,習氣很多,眾生一個最根本的習氣:自己掉在泥坑裡卻沒有勇氣跳出來,佛就稱之為娑婆,翻譯成漢語就叫堪忍。以佛的覺悟來看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真是奇怪,明明受苦受難,卻不想跳出來,竟然能忍得下去!有時候善知識來拉他一把也拉不出來,因為他已經養成習氣了。你不離開這種習氣,咋修行?

在學法修行的地方還苦惱,就因為沒有去想,該怎麼斷煩惱、
為大眾作供獻、將來弘法、走上一條證果成道的路

一個人老是為自己的事煩惱,想東想西,想過去:這個人怎麼欺負我,那個人欠了我多少錢;想未來:我應該怎麼樣。可他即使從昨天想到今天,今天又也沒變得更好,那就跳出來吧,就別煩惱了。總算有緣,到了這兒,那你就高興呗,別想那些事了吧,可他還在想,還在苦惱,也不知道苦惱些什麼?

這裡有吃有穿有住,每個月還要發你零用金,這麼好的條件,還不安心!你該想想,怎麼使自己拋掉煩惱,怎麼給大眾做點貢獻,想想今天既能修行,將來還能弘法,能證果成道。這些你不去想,你想什麼呢?

有的人出家了,還想找個干兒子干女兒,
真是自找煩惱

還有更奇怪的呢,有些人已經出家了,他不是想怎麼好好學法,好好用功修行,將來可以快快成就,而是想收幾個干兒子干女兒,讓干兒子干女兒叫他干爹干媽。出了家還想當爹當媽!結果干兒子干女兒,盡跟他鬧矛盾,弄得雙方都很苦惱。干兒子干女兒都是社會上的人,總想成家吧,結果他這個不同意,那個不同意,真是自找煩惱。

修行人的菩提心,
就是滿胸懷裝的全是眾生,唯獨沒有自己

修行人就必須要有這樣的一顆菩提心:滿胸懷裝的全是眾生,唯獨沒有自己。沒有了自己,哪來自己的苦,沒有了自己,哪來自己的煩惱?你自己的一切,想它干什麼呢?天又不會塌下來。

過去的業緣沒辦法了,來這兒修行就了了嘛。
受苦都是冤枉的,就因為眾生沒有覺悟

有人說,“老師說得簡單,可是過去世的業緣沒法了啊。”你來這兒就能了嘛。這兒是窮山溝,小伙子也不會跑到這兒來找你。即使來了,他也呆不住啊。從前是有一個女孩子癡頭怪腦,跑到這兒來找她的男朋友,又到我面前訴苦,“我來看他,他怎麼理也不理我,真是鐵石心腸。”我說“我理解你,你是離不開他。那麼我同意你也到這兒來,天天陪著他。”她發呆了,第二天就跑掉了。明明離得開他嘛,訴什麼苦?佛說眾生的苦都是冤枉的,因為沒有覺悟啊。

發菩提心,一切都為了眾生離苦得樂,
能革自己煩惱的命,是最徹底的革命工作

為別人著想是上等人,為自己考慮是下等人;為別人做貢獻是君子,為自己著想是自私。一解放學習革命理論、毛澤東思想,後來我聽法師講經,覺得很有道理。革命是要解放全人類,修行是要度盡一切眾生,那還不是一樣?假如你還沒有生起菩提心,你連世俗上的人都比不上。鬧革命敢於拋頭顱灑鮮血,我們發菩提心的人一切為了眾生離苦得樂,干的也是革命工作,這是革自己煩惱的命,是最徹底的革命。你卻放不下家庭裡的電視機、電冰箱,還有兩只洋娃娃,說得過去嗎?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2)

傅味琴講於 2006.3.29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哪怕條件再艱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揚出去就行,
佛弟子就要有這樣的正知正見
提要:
 ■ 哪怕條件再艱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揚出去就行,佛弟子就要有這樣的正知正見
 ■ 持愛自己,一切災害的門就打開了,持愛眾生才是一切功德的基礎
 ■ 十六尊大阿羅漢為度眾生故,常住生死林
 ■ 心想小廟心想家,被拖了後腿,修行還能打勝仗嗎?
 ■ 家如火宅,留戀這些地方,會燒死你的法身慧命
 ■ 為了度眾生,菩薩可以犧牲自己,難道你連自己的煩惱都不肯犧牲嗎?
 ■ 學點菩薩精神,家裡也不會吵架;要結婚,就該做出氣筒
 ■ 原諒別人是美德,忍耐就是修行,處處為別人幸福考慮就是菩薩 

哪怕條件再艱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揚出去
就行,佛弟子就要有這樣的正知正見

第三要有正知正見。我講法,就算從福鼎開始,也已經有八、九年了,大家都說我講的是正法。我們是大般若的法流,海內海外都稱能海上師為大般若初祖,都極為贊歎,說這是專講修行的,哪怕條件再艱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揚出去就行,我就是這個心態,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發菩提心的人都應該是這樣的心態,這就叫正知正見。

持愛自己,一切災害的門就打開了,
持愛眾生才是一切功德的基礎

知見一錯,就要走彎路。我經常問你們,怎麼現在有些人經常生病,是伙食好不好嗎?你們說現在伙食不錯了。其實你們吃的比我好,煮菜的油比我多得多,而且還發給你奶粉,你不吃,就要批評你,可能都是煩惱病吧?煩惱病怎麼治啊?少想自己,經書上說,持愛自己,一切災害的門就打開了;持愛眾生才是一切功德的基礎,所以知見不能錯。

十六尊大阿羅漢為度眾生故,常住生死林

話說回來,“十方一切勝者及菩薩”,這裡講的勝者是指十六尊大阿羅漢。釋迦佛囑咐十六尊大阿羅漢常住生死林,不進入涅槃。他們一直住在世間上度眾生。人世間就是生死林,“林”表多數,因為世間上眾生很多,這些眾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全在生死裡,所以稱生死林。

心想小廟心想家,被拖了後腿,
修行還能打勝仗嗎?

十六尊大阿羅漢連生死林都肯住,我們這兒培養你修行,修行就是叫你脫離生死,證阿羅漢果,有人竟然還留不住!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出家人有小廟,在家同學有家,有這些東西拖後腿,你還能打勝仗嗎?當年拿破侖打勝仗,他有兩個特點,一個他對士兵非常愛護,第二個他過橋就燒橋,過河就燒船,斷了後路,你只有往前沖。

有的學生,腳踏兩條船,人在這裡心在家裡,這是在跟自己開玩笑。你們探親假兩個星期,我去探親,一早到上海,先到幾個老居士家去繞一圈,到家裡快要吃午飯了,吃完飯躺一會,我就坐車走了。

家如火宅,留戀這些地方,
會燒死你的法身慧命

家如火宅,你留戀這些地方,你的法身慧命就會被燒掉,人的生命都會死亡的,只有法身慧命才不會死。當然,你們將來證了阿羅漢果,我也希望你們學習大阿羅漢的榜樣,常住生死林廣度眾生。

為了度眾生,菩薩可以犧牲自己,
難道你連自己的煩惱都不肯犧牲嗎?

這是講的“勝者”,菩薩呢?菩薩的任務就是度眾生。為了要度眾生,菩薩能自苦他安樂。我們今天大菩薩的樣子做不到,菩薩的精神總要學學。從前釋迦佛行菩薩道的時候,坐船出海,船翻了,所有船上的人都掉在海裡。菩薩可沒有替自己考慮過,他只想怎麼樣救大家。他忽然想到,人死了,屍體總是浮起來的,所以他就叫所有掉在海裡的人:“你們都來抓住我,我會救你們的。”那麼大家就抓住他,他就把自己犧牲掉,大家就得救了。這種犧牲自己救眾生的菩薩精神,你們都應該學一學,連自己都可以犧牲,為什麼自己的煩惱不可以犧牲呢?

學點菩薩精神,家裡也不會吵架;
要結婚,就該做出氣筒

什麼叫菩薩?只要你快樂,哪怕你罵我幾句出出氣,我受點委屈、辛苦一點都沒關系。在家人能學點菩薩精神,家庭裡也不會吵架打架。誰要想結婚,就必須准備做出氣筒。男的看到女的回來,女的看到男的回來,一回家沒好臉,氣出到自己身上了,你應該要理解,他這是在外面受了氣,只好把氣悶在肚子裡。因為你是他的親人,所以他就朝你出氣了。你應該體諒他:你有氣我做你出氣筒,一聲不吭,那樣家庭裡還會吵架嗎?

我忽然想起來,我的姑父是英語老師,姑媽是他的學生,後來就結為夫妻了。姑媽脾氣不好,所以人生最容易犯錯誤的就是戀愛時期。我有時候看到姑媽唠裡唠叨地說個不停,姑父坐在窗戶底下像個木頭一樣,也不吭聲,家庭全靠這樣才有太平。

原諒別人是美德,忍耐就是修行,
處處為別人幸福考慮就是菩薩

但是我說這話並不叫你們回家去做出氣筒,也太不值得了。我只希望你們都能在這裡安心學法。同學們假如起煩惱了,你就做做他的出氣筒。風水輪流轉,你這樣發揮風格,大家都覺得你好,慢慢會受你的精神感染,有一天你起煩惱了,他也會學你的樣,做你的出氣筒。所以原諒別人是美德,忍耐就是修行,處處為別人的幸福考慮,這就是菩薩。

所以勝者、菩薩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今天講到這裡。(回向)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3)

傅味琴講於 2006.4.2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苦海就是煩惱海,
沒有煩惱就得解脫
提要:
 ■ 苦海就是煩惱海,沒有煩惱就得解脫
 ■ 佛說法就是教育眾生斷煩惱,在解脫法的基礎上說菩薩法,修圓滿就成佛
 ■ 後世眾生煩惱重,所以佛說了那麼多的法;魔破壞法 不但使修行人無法成
  就,也使度眾生的事業無法繼續下去
 ■ 如果沒有廣大的智慧和辨別能力,你對魔道裡的人說的話,就沒有抗拒能力
 ■ 佛法衰落並非一日之寒,愚癡是三毒之一,學愚是在給自己灌輸毒素
 ■ 學佛法就是為了要消除愚癡,但學愚的人卻說消毒有罪過 

苦海就是煩惱海,沒有煩惱就得解脫

“十方一切勝者及菩薩,枯煩惱海熾燃智慧焰”,今天我們講“枯煩惱海熾燃智慧焰”。修行就是斷煩惱,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出苦海,出苦海就是出煩惱海,因為有煩惱才有苦,沒有煩惱就得解脫,修行歸納起來就做這一件事情。可是由於眾生覺悟太低,煩惱難斷,那麼講法的人為了要提高眾生的覺悟,使眾生能明辨是非,所以必須要極其廣大、極其善巧地講,從各方面幫助眾生消滅煩惱。

佛說法就是教育眾生斷煩惱,
在解脫法的基礎上說菩薩法,修圓滿就成佛

佛說法49年都是為了幫助眾生斷煩惱,佛初轉*輪說四谛法的時候,並沒有說得那麼多,只說了幾個綱領,五比丘就證阿羅漢果了。佛經常說的八正道也是在四谛法裡。後來佛在了脫生死的解脫法上,廣說大說,實際上是為我們後世眾生說的。在四谛法基礎上佛又說了大乘法,那是為了使弟子們行菩薩道,一直修到圓滿成佛。

  後世眾生煩惱重,所以佛說了那麼多的法;魔破壞法,
不但使修行人無法成就,也使度眾生的事業無法繼續下去

佛早就知道後世眾生煩惱會越來越重,所以佛就說了那麼多法,留給我們後世的眾生。可是釋迦佛一涅槃,魔王波旬就搞破壞,他的手段就是把眾生引到跟釋迦佛教導相反的路線上去,釋迦佛叫你往東走,他就把你往西拉,使法不起作用,使釋迦佛說的法成了白說。魔王波旬並不是要把佛弟子搞得個個生病死亡,種種災難,他主要目的是破壞佛弟子的成就,破壞法就是破壞成就,破壞法,釋迦佛度眾生的事業就無法繼續下去。

如果沒有廣大的智慧和辨別能力,
你對魔道裡的人說的話,就沒有抗拒能力

佛門的現實就是這麼樣,那些受了魔的思想影響的人,無時無刻不在破壞法,很多人還認為那些魔道裡的人講的話有道理,如果他們有道理,豈不是釋迦佛講的沒道理?一個不信佛的人反對佛,他也只能在佛門外面搗亂;掛著信佛的牌子在佛門裡搗亂,那是直接跟釋迦佛,跟佛門裡的一切發菩提心、一切有善根的佛弟子搗亂。如果你沒有廣大的智慧,沒有很好的辨別能力,你就沒有抗拒的能力。

佛法衰落並非一日之寒,愚癡是三毒之一,學愚是在給自己灌輸毒素

今天的佛法衰落並非一日之寒,是多少年在錯誤的路線下所形成的。使人擔憂的是,現在佛門只要你來信佛、拜佛、燒香就是好,至於你聽到的話是對還是錯,從來也沒人指導你依法去辨別。不明是非,只要能一團和氣,你好我好他好大家都好。這種影響的面很深很廣,大大地增長了眾生的愚癡。愚癡是根本煩惱,貪瞋癡三種根本煩惱稱三毒,這是在佛弟子那裡灌輸毒素。

學佛法就是為了要消除愚癡,
但學愚的人卻說消毒有罪過

假如你在佛門裡做消毒的工作,就有很多人說你罪過,最好你不說話。對那些提倡是非不分、提倡愚,在放毒的人,反而認為他們有功德。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尖銳,這是經書上的話,煩惱是毒害眾生的東西,貪瞋癡稱為三毒,愚癡是三毒之一,怎能學愚呢?這是根本原則問題。佛是要我們以智慧去消除愚癡,無論你對愚解說得怎麼巧妙,你用愚癡去對抗智慧,那不是跟佛相反了?佛從來沒有說過,愚是用不著消除的。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4)

傅味琴講於 2006.4.2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利用世俗的感情來勾起人們的同情心,
沖擊佛弟子對佛法的感情,佛法就沒人學了
提要:
 ■ 把人的話提得比佛法還要高,只聽人話不聽佛話,佛門肯定搞不好
 ■ 用世俗道理來沖掉佛法,本身就是在消滅佛法
 ■ 利用世俗的感情來勾起人們的同情心,沖擊佛弟子對佛法的感情,
  佛法就沒人學了
 ■ 孩子變壞了,快去學佛法;孩子變好了,佛法不必學了,這是不為兒女幸福
  考慮,不為佛教事業、眾生的幸福考慮
 ■ 感情也有偉大與自私,是個人的感情重要,還是對廣大眾生的感情重要 

把人的話提得比佛法還要高,
只聽人話不聽佛話,佛門肯定搞不好

有人不主張佛弟子多聽佛法,自己卻講了很多,很明顯嘛,他是不要大家聽佛的法,專去聽他的法。把所謂的語錄捧得比佛經還高,佛法可以不學,某某人的語錄不能不看,這麼長的年代以來,竟然人們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只聽人話,不聽佛話,這樣佛門肯定是搞不好的。

用世俗道理來沖掉佛法,本身就是在消滅佛法

現在佛門確實也沒搞好。如今並不是佛的話充滿了佛門,而是愚的話、邪知邪見的話充滿了佛門。而且掩飾得很巧妙,既然你們都是從世俗上來的,世俗上的一切你們都很習慣,所以他就專講世俗上一套道理來掩飾,你聽了當然會覺得他有道理。用世俗的道理來沖掉佛法,本身就是在消滅佛法。

   利用世俗的感情來勾起人們的同情心,
沖擊佛弟子對佛法的感情,佛法就沒人學了

一個不信佛的人講這些話,咱們還可以理解。信佛的修行人,當然要照佛法的觀點解答。常有人說:“我是不信佛的,我家裡某個人來學佛法,惹得父母非常傷心、悲哀,難道這是佛法的精神嗎?”你不懂佛法,首先去了解了解佛法,你自會明白的。

我不拿佛法的偉大來跟你講,就說說世俗道理:假如你的孩子去北京上大學,也要離開父母的,最多一年回來兩次,父母怎麼不去跟校長說,“你們這麼樣辦學,弄得家裡父母心裡難受,難道這是你們辦學目的嗎?”這種話在世俗上也講不通嘛,而在佛門裡有些人聽了竟然會起同情心,因為這種話專門利用世俗的感情來取得勝利。

  孩子變壞了,快去學佛法;孩子變好了,佛法不必學了,
這是不為兒女幸福考慮,不為佛教事業、眾生的幸福考慮

以前有個爸爸跟我說,“我兒子脾氣很壞,對我毫無禮貌,使我非常痛苦。佛門最講孝道,拜托你勸勸我兒子。”我一勸很起效果,兒子完全改變,對爸爸非常好。爸爸高興了,他不是鼓勵兒子繼續好好地學佛法,而是跟兒子說:“你現在挺好了,就別去學佛了。”這是利用別人的同情,專為自己考慮,不為兒女幸福考慮,不為佛教事業、眾生的幸福考慮。

感情也有偉大與自私,是個人的感情重要,還是對廣大眾生的感情重要

現在佛門裡的人已經發展到專拆釋迦佛的台。某些話很能迷惑人,因為這些言論在世間上是行得通的。

從前有個來學法的同學,請了探親假回去,說好四月份來,結果沒有來,又說十月份肯定來,又沒來。我到了上海,因為他住得離我家也不遠,他來看我,說“我大哥跟我說:你是信佛的,信佛人要有慈悲心,你的老婆需要你天天給她按摩,你怎麼可以把她丟在家裡自管自去學佛法呢?”其實他老婆又不是臥病在床,以前也來我們這兒小住過,僅僅是有點慢性病。這話初聽起來有道理啊,現在這種道理在佛門裡非常普遍,這種感情成了專被某些人利用的工具。我們不是完全否定感情,可總有偉大和自私的區別,總有正確和錯誤的區別吧。究竟是對一個人的感情重要,還是對廣大眾生的感情重要?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5)

傅味琴講於 2006.4.2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惑業苦的惡性循環不息,
痛苦無窮,修行就是為了求改變了
提要:
 ■ 平等合理的辦法他不要,偉大的佛教事業就被他拋棄了
 ■ 心煩意亂起煩惱,傷害了眾生也必然會傷害自己
 ■ 惑業苦的惡性循環不息,痛苦無窮,修行就是為了求改變
 ■ “枯煩惱海熾燃智慧焰”,要把煩惱海燒干,就要靠智慧的火焰
 ■ 如果愚者容易往生淨土,那麼佛菩薩就難去極樂世界了 

平等合理的辦法他不要,
偉大的佛教事業就被他拋棄了

我就跟他說,“佛門講平等,現在社會上也講男女平等,夫妻之間要相互照顧,好好協商,你愛人需要你按摩,你應該考慮;可你要學佛法,學不到佛法對你也是一種苦惱,你愛人也要照顧你,這個才叫平等。最好能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能相互得到照顧,豈不更好?我是不插手你家裡的事的,不過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你的夫人也在我們那兒小住過,那麼你們兩個人一起來好了,你可以每天給她按摩,她可以每天讓你聽法,這樣才公平合理。”

可那些世俗上的人誰肯這樣公平合理地解決問題啊?全是只要你照顧我,別想我解決你的問題,辦法就是用世俗觀念,只講片面不講全面。其實這種站在一面說話的人,他本身只對這一面有感情,而對佛教偉大的事業沒感情,所以對佛教事業他也不考慮。結果非但他夫人沒來,他自己到現在也沒來。

心煩意亂起煩惱,傷害了眾生也必然會傷害自己

煩惱這兩個字怎麼解說?煩是心煩意亂,自己心裡煩,思想紊亂;惱是惱害。你假如只是一個人生活,你只傷害自己,如果你過群居生活,那麼必然會傷害別人,因為你起煩惱了,影響別人,別人必然會被你所害。不管是傷害自己,不管是傷害別人,佛弟子深信因果,你造了惡業必然要受苦報。

   惑業苦的惡性循環不息,痛苦無窮,
修行就是為了求改變

即使你受了苦報,也不見得事情到此就完了。受苦報的人,他的煩惱還是沒斷,又繼續去傷害自己傷害別人,那麼又受苦報。苦後面仍然是惑,惑就是煩惱,起惑又造業,造業又受苦,受了苦又起惑,就這樣循環不息,這就叫惑業苦。就像一個輪子那樣,始終在轉,這叫惡性循環。進入惡性循環勢必會煩惱越來越重,業障越來越重,苦報也越來越厲害。就因為循環不息,痛苦無窮,我們才要修行,修行就是求改變嘛。

  “枯煩惱海熾燃智慧焰”,
要把煩惱海燒干,就要靠智慧的火焰

佛說要消除煩惱消除愚癡,必須要靠智慧、靠學問來轉變,當然這個學問是指智慧的學問。沒有智慧你怎麼去轉變煩惱?舉個例子,水怎麼會開?因為鍋子底下有火在燒,你把火抽掉了,水就開不了了,還會慢慢冷下去。“枯煩惱海熾燃智慧焰”,煩惱就像海,要把煩惱海燒干,這要靠智慧的火焰,沒有智慧的火焰,煩惱海怎麼會干啊?

如果愚者容易往生淨土,那麼佛菩薩就難去極樂世界了

有人佛法道理不講,經書上的法語不提,大講學愚的好處,好像他能打包票,那不是釜底抽薪嗎?把你智慧火抽掉了,煩惱海還能干枯嗎?這是叫你一直在煩惱的苦海裡生活下去。煩惱苦海就在六道輪回裡,六道裡哪一道離得開煩惱?充其量,你肯培福,能升到天道。抽掉了智慧,保持原有煩惱,又想到佛的淨土去,如果大家都相信這個話,佛法就用不著了。假如說學愚容易往生,那麼佛菩薩就去不了極樂世界了。發展下去肯定是佛法不要了,釋迦佛也不要了,僧寶也不要了,全都不要了,這豈不是引導眾生在煩惱海裡翻跟斗。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6)

傅味琴講於 2006.4.2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度眾生不能違背法的原則,也不能固定一個法門
提要:
 ■ 度眾生不能違背法的原則,也不能固定一個法門
 ■ 要求太高了,也度不了眾生,還得隨機應變,就有人說閒話,
  似乎只有依他的才對
 ■ 指著桃子說是蘋果,這可不是佛門規矩
 ■ 為師的黑白顛倒,佛門不講慈悲,誰還敢出家 

度眾生不能違背法的原則,也不能固定一個法門

釋迦佛說過,要依法不依人,不能違背法的原則。度眾生不能死板板地固定用一個法門,所以佛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意思就是有很多很多的法門,是哪一類眾生你就用哪一類方法去度。度眾生必須方法要善巧,目的是使他能夠理解、能夠接受,能夠照佛法的原則做起來。假如他不能接受那就沒起到作用。比如菩薩能度六道眾生,我就沒有這麼大本事,因為我講的法,狗聽不懂。

心要求太高了,也度不了眾生,
還得隨機應變, 就有人說閒話,似乎只有依他的才對己

眾生能夠接受你,能被你度,那才是成功。要求太高了,也度不了眾生,那你還得隨機應變啊,哪能死板板的?如果你看到有只狗,能吃白飯,就可以跟它說,以後你不要吃大便,要吃白飯,白飯清淨,大便不干淨,(眾笑)那麼它能聽得進去。可是別的狗的習性就是要吃大便,你跟它這麼說,它反問你:白飯我吃不下,不吃大便我吃啥?它接受不了啊,那就要研究狗為什麼要吃大便,因為大便有一股臭氣。就給它吃臭豆腐好了嘛,這就是善巧方便,這是打打比喻。

回過來說時代不同了,有許多方面不能老一套,當然也不能拿原則做交易。現在的人自己在拿原則做交易,搞的一套全不是佛法;相反,你搞的是佛法,只是稍微善巧一點,變變形式,他就說閒話,一定要照他的。

   指著桃子說是蘋果,這可不是佛門規矩

有個出家女眾告訴我們,她們那裡師父怎麼說,她們就得怎麼說,絕對不能說不同的話。師父如果說茄子是長在樹上的,她們也必須說茄子長在樹上;師父如果指著桃子說這是蘋果,她們也必須說是蘋果,絕不能說這是桃子。也就是說師父說錯了,也要跟著錯。

  為師的黑白顛倒,佛門不講慈悲,誰還敢出家

我起先以為這只是她師父的規矩,我剛才編稿件時,看到一本書叫《參學瑣談》,這是一個出家人寫的,他走過很多地方,那還是民國時期,他寫到他去受戒,最吃不消的就是引禮師跟新戒們說,“我說什麼你們也必須照我的話說。”意思我說是黑的,哪怕是白的,你也只能說黑的。否則的話,就用格拴子把他打死,放在床底下,等到戒期圓滿,抬到化屍窯裡去燒!寫書的人說:如果是膽子小的人,就會嚇得昏倒,當年釋迦佛有這種做法嗎?

我最近編稿件看看書,有許多事情我才明白過來。難怪從前有法師說:“假如有人今天來打齋,有饅頭吃,整個僧眾起大歡喜心。”吃饅頭算是偶然吃一次好的;還說:“在禅堂裡,撂倒幾個人不算稀奇的。”什麼叫做“撂倒幾個人”,我是聽不懂,又不好問,可能就是打死或打倒吧?如果真是這麼可怕,我是嚇壞了,誰敢出家了?還有書上說,打禅七你要寫一張生死狀:就是寧願死也要頂住。把死不當一回事情,撂倒幾個沒關系,民間還說人命關天,佛門的慈悲心到哪裡去了?

希望佛門裡的改變不要離開釋迦佛的原則,能海上師說:往好的方面去改變是應該,往壞的方面去改變得就不好了。例如:過去封建辦學的一套打破了,西洋辦學這一套進來了,從前叫私塾,現在叫學校。咱們從小都是上的學校,都是受現代科學的影響。這麼變,有的地方也很好啊。

拿心理學來說,現在的心理學包括了一個人的情緒、個性,再廣一點,你的思想、愛好、人生觀,乃至種種的禮貌,都屬於心理學的范疇。現代科學對心理的研究范圍很廣,也很細,研究的目的還不是為了教育你?讓你改變不良的個性情緒,培養良好的心理情緒。在我們聽起來,這就是修行,不是修行的全部,至少是修行范圍裡的東西吧。你假如從這方面去啟發眾生,引導眾生,讓他改變,幫他斷煩惱,那不是更容易溝通,更容易使人理解嗎?你這麼去變,那就對了。

我年輕時是講心理療法的,我心理治療效果挺好,很容易使人改變。可是在佛門裡邊,我不大多講。有些人喜歡聽,可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聽,他會說這是世間法,我是來學佛法的,佛法不講,專門講個性脾氣,你管我脾氣好脾氣壞,只要我修行就行了,也就嚇得我不大敢講了。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7)

傅味琴講於 2006.4.2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智慧的火焰越大,煩惱海枯得越快,
這樣去做,人生才有價值,佛門才偉大
提要:
 ■ 要斷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改變自己的煩惱習氣,就是在修行上干了實事
 ■ 細的煩惱雖然難發現,但它會在心裡扎根,根深也會發展成廣
 ■ 在苦海裡的人,浮起來透口氣,沉下去了,又在痛苦裡掙扎
 ■ 師把我們度到船上,上了船就要幫師去救別人
 ■ “枯煩惱海”的願發得很大,煩惱在眾生身上,就要把所有眾生的煩惱
  全消滅掉
 ■ 智慧的火焰越大,煩惱海枯得越快,這樣去做,人生才有價值,佛門才偉大 

要斷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改變自己的煩惱
習氣,就是在修行上干了實事

能海上師說,要斷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啊。“煩惱海”,“海”是廣大的意思,煩惱非常廣大,這不僅僅是因為眾生廣大,就是你一個人的煩惱也夠廣大的了。在思想意識、個性情緒、人生觀、生活愛好這些范疇裡,肯定會有煩惱的。出現不良的情緒就是煩惱,不好的個性脾氣發作也是煩惱。我雖然沒怎麼跟你們講心理學,但是我在平時的講法上、培養上一再啟發你們,要改掉自己不好的個性情緒,這就是修行,你在這方面去改造自己就等於在修行上干了實事。

細的煩惱雖然難發現,
但它會在心裡扎根,根深也會發展成廣

而且眾生的煩惱根子很深,粗的煩惱面上看得見,裡面還有看不見的煩惱,你自己不覺得,別人也不一定會看得那麼細,可是它無時無刻不在起作用,這就是習氣。為什麼那麼深?因為年代久了,無始以來煩惱習氣一次次薰染,根子必然會越扎越深,而且廣度也在增加。比如說一棵樹五年後,它的根生到這兒,十年以後它的根就會由深變廣了,再過十年更加深更加廣,因為它會發展的。

在苦海裡的人,浮起來透口氣,沉下去了,又在痛苦裡掙扎

我們凡夫眾生,個個都是掉在苦海裡的人,你不認為你自己是掉在苦海裡的人,那你進佛門為了啥?出家又為了啥?難道為了搞名利?都這樣佛教就完了,你自己的修行也完了。

苦集滅道四谛法,第一個就是苦谛,要認識到今天的我是掉在苦海裡的人,不要煩惱起來了,盡是發揮自己煩惱。我們都是掉在煩惱苦海裡的人,表現無非是浮起來沉下去,順境一來,就覺得自己輕飄飄的。浮起來的時候最多透口氣,一會沉下去了,又在痛苦裡掙扎,不管是浮起來還是沉下去,全在是煩惱的苦海裡。

師把我們度到船上,上了船就要幫師去救別人

從前在福鼎的時候,我曾經教你們一個觀法,那是為紀念師的生日而教給你們的:自己以及所有眾生都掉在廣大的苦海裡,前方來了一條大船,船頭上就是師,他把我們救到船上,給我們換上干淨的衣服,給我們好吃的,我們得到了安定,馬上就幫師一起去救還在苦海裡的人。如今苦海裡的眾生沒有全部救完,我們都要無有疲厭。佛弟子就應該有這樣的精神,自己要接受師的救度,上了船要幫助師去救別人。也就是說我們得到了佛法了,就應該把佛法弘揚開去。

“枯煩惱海”的願發得很大,
煩惱在眾生身上,就要把所有眾生的煩惱全消滅掉

所以“枯煩惱海”這個願發得很大,對個人來說煩惱斷盡就證阿羅漢果、到彼岸;從發菩提心來說,就要把人世間的煩惱全部消滅掉。既然煩惱是在眾生身上,那就要把所有眾生的煩惱全部消滅掉。

智慧的火焰越大,煩惱海枯得越快,
這樣去做,人生才有價值,佛門才偉大

你要枯掉煩惱海,你必須靠智慧。智慧的火焰越大,煩惱海枯得越快,眾生得度也越快。“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去撿柴往火堆裡丟,這個火焰必然會高。我們講法的目的,就是為了普及佛陀的智慧。你為個人修行,智慧也要圓滿,這指的是出離生死的智慧;你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大乘佛法的智慧也要圓滿。所以不論是為我們個人、為一切眾生、為佛陀的事業、為我們將來快快成佛,我們都一定要學智慧。要發菩提心,讓這個燃燒煩惱海的智慧焰,迅速地增高,迅速地擴大。我們這樣去做人,進了佛門才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今天講到這裡。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8)

傅味琴講於 2006.4.4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護持佛教就是護法,護法功德
無量,滅法罪過無量
提要:
 ■ 護持佛教就是護法,護法功德無量,滅法罪過無量
 ■ 在福田裡下種子,會得到很好的收獲,為能賺錢而培福,發心不殊勝
 ■ 錢投到不恰當的地方,助長了歪風邪氣。消除業障要靠自己的努力
 ■ 愚人福大,造惡亦順利,下地獄也更深
 ■ 沒有福報修行障礙多,起煩惱福氣下降快

護持佛教就是護法,
護法功德無量,滅法罪過無量

這一次由於紀念釋迦佛出家的因緣,我們從十六大阿羅漢的儀軌中提出幾句來講一講。我們恭請供養十六尊大阿羅漢,因為他們代表了所有的阿羅漢以及清淨的僧眾。一般只知道供養就是培福,那也太簡單了,真正講供養是為了請佛住世,為了請轉*輪,目的還是為了廣度眾生。無論什麼時候佛弟子都不能離開釋迦佛的教導,不能離開珍貴的菩提心。佛的教導就是法,所以護持佛教就是護法。護法功德無量,滅法罪過也無量。

在福田裡下種子,會得到很好的收獲,
為能賺錢而培福,發心不殊勝

今天我們講“解脫福田運轉正教輪,十方聲聞聖眾願安住”。福田,這是比喻,田裡播下了種子,將來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收獲。比如在農田裡播下一粒稻谷,將來會結出一百粒稻谷,種下瓜子,會長出好多的瓜來。福是福報,不管是修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需要福報。現在眾生障礙重,沒有好好培福,也是原因之一,因為眾生沒有智慧沒有覺悟,不肯培福。

有人說:現在有錢人也喜歡培福,也想好心得好報。可這裡邊還有問題,所以也很難達到理想的目的。他們發心不殊勝。老板培福是希望自己做生意能夠賺更多的錢,這就離開了佛法。他們並沒有接受釋迦佛的教導,當然福氣還是會有的,但是不殊勝。

錢投到不恰當的地方,助長了歪風邪氣。
消除業障要靠自己的努力

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佛門裡的歪風邪氣非常普遍,對正法的弘揚產生很大障礙。可是由於培福的人沒有智慧,亂丟錢,把錢丟到不恰當的地方,反而助長了歪風邪氣,背上了罪過,也消除不了自己的業障。

佛門不是世間法,不應有低級庸俗的世俗觀念,所謂“得人錢財為人消災”,好像憑了錢就能消除災難似的,佛門可不是這樣的說法。一切都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轉變,否則因果也被免掉了。假如錢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修行就沒有什麼好修的。當初釋迦佛做王太子時,王宮裡財富多得是,他還是要出家修行。既然修行要靠自己解脫,當然業障的轉變、業障的消除也要靠自己努力。

愚人福大,造惡亦順利,下地獄也更深

人活著要靠福報,修行也要靠福報。人世間福報差的人,做了老板會賺不到錢,賠本、倒閉倒有份。我們聽佛法常聽到要福慧雙修,沒有智慧你這個福報是靠不住的,正像剛才講的,沒有智慧把錢投到造惡業的地方,只會加重自己的業障。也可以想象到沒有智慧的愚人,如果他福氣很大,造起惡來必然很順利。一個強盜有福氣,壞事會干得更加大,那當然下地獄也更加深,所以沒有智慧是不行的。

沒有福報修行障礙多,起煩惱福氣下降快

修行要福慧雙全,佛稱兩足尊,佛就是福慧雙全。如果沒有福報,修行障礙特別多,你修行也修不上去,比如你餓著肚子咋唸經啊?前生的事情我們都不知道了,回憶今生的路程,我們起了多少煩惱?又使其他人起了多少煩惱?我們占了人家多少便宜?傷害了多少人?就算你說錯一句話,給這個人心理上造成了創傷,他一輩子也難忘,那些都在消耗我們的福報。連你對別人的傲慢也會使你福氣下降,那麼我們不培福咋行呢?支出多收入少,最後還不是窮光蛋?從前有句老話,“坐吃山空”,連山都要吃光的。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9)

傅味琴講於 2006.4.4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修行困難:一是不肯學佛法,一是我執太重,抓住自己的知見不肯放
提要:
 ■ 修行困難:一是不肯學佛法,一是我執太重,抓住自己的知見不肯放
 ■ 邪見的法執越重,以後想轉變也越困難
 ■ 接受佛陀知見素質就好,接受世俗的愚見邪見素質就差
 ■ 愚癡顛倒的地方朝邪的方面發展,正法的希望在正法的弘揚上
 ■ 居士要供養出家人修行的道糧,護持他們弘法的基金
 ■ 比丘是內護正法,弘法責任在比丘身上 

修行困難:一是不肯學佛法,
一是我執太重,抓住自己的知見不肯放

末法時期的修行人出現了各種各樣數不清的漏洞,所以修行就困難了。原因無非是兩個,一是不肯學佛法,釋迦佛的教導對每個眾生都有益,可是他不聽法,那怎能拿得到智慧的利益呢?還有一個,我執太重,抓住自己的知見不肯放。你的知見畢竟是凡夫的知見,你不肯放下你怎麼轉變呢?好比一個人長久大便不通,看見飯必然不喜歡吃;一個人凡夫知見不改變,必然會跟佛法有抵觸。末法時期眾生的我見裡,就包含著眾生的煩惱跟愚蠢。

邪見的法執越重,以後想轉變也越困難

還有的人一進佛門首先聽到的就是邪知邪見,因為是在佛門裡聽到的,這些話有的還出於佛門前輩的口,所以他就全盤照收,這樣一來,他的知見也錯了。如果不學佛法,又天天起煩惱,日子長了我執越來越重。錯誤的知見也是法,他執著錯誤的知見,結果邪見的法執也越來越重,到後來你要想轉變他就困難了。

接受佛陀知見素質就好,
接受世俗的愚見邪見素質就差

我們今天講福田,也應該要有智慧,哪塊田才是真正的福田,哪個是正哪個是邪也要辨清楚。有些土地種出來的莊稼很好,有些土地種出來的莊稼不好,這是土地質量的問題。好比一個人的知見是從佛陀的教育來,他素質就好;有世俗知見、我見、愚癡見、邪知邪見,素質就差。

有些土地本來質量很好,結果旁邊蓋了一個工廠,工廠排出廢氣廢水,弄得這塊土地像中了毒一樣,原來種的莊稼都死掉了,再種下去也活不了。佛門今天也是這樣,有的人前世有善根,是一塊好材料,今世進了佛門,誰知道佛門有些地方也在排廢水廢氣,他進去了也受了影響,這塊土地也不行了,非常可惜啊。佛弟子不可能搞這種破壞吧?這就是魔在搗亂呀!魔的這種影響障礙了多少佛弟子?現在已經發展到佛法快要滅了,可是受迷惑的人還是醒不過來。

愚癡顛倒的地方朝邪的方面發展,
正法的希望在正法的弘揚上

來過我們這兒的人都認為我們這兒是在弘揚正法,是一片淨土。我們在努力的發展,努力的弘揚正法,可是那些邪知邪見、愚癡顛倒的地方也在努力朝邪的方面發展,為什麼人們不容易識破啊?第一,現在人不太懂佛法,第二,他掛著佛門的牌子,這要比佛門外面的人反對佛教容易得多。可是正法還是有希望,這個希望就在正法的弘揚上。

居士要供養出家人修行的道糧,
護持他們弘法的基金

出家人稱為福田僧,居士又稱護法居士,護法就是護持佛法呀。可是現在有的居士只求保佑,沒有什麼護法的行動。居士用錢財供養出家人,這是供養出家人修行的道糧,或者作為護持他們弘法的基金。因為三寶是我們培福的好地方,所以稱福田。這樣的供養,就是在福田裡下種子,這就沒錯了。

比丘是內護正法,弘法責任在比丘身上

救濟世人,是佛門的慈悲,也是我們應該做的,這麼做了必然會有好的果報,善有善報嘛。可是最殊勝的是供養福田僧,因為他們是修行人,你使他們道糧充足,不受饑寒,他們安心修行,將來就能證阿羅漢果。還有更殊勝的利益,比丘是內護正法,繼承釋迦牟尼佛弘揚正法的事業,責任是在比丘身上,正法一弘揚,會利益多少人啊?
 

 

 

上一篇:普獻法師:結婚的動機
下一篇:普獻法師:隨緣?還是消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