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0~85)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0)

傅味琴講於 2006.4.6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聲聞弟子學釋迦佛的法,發菩提心,
能成就等正覺,比緣覺更殊勝
提要:
 ■ 願十方聲聞聖眾為度眾生故安住娑婆世界,常住生死林
 ■ 聲聞弟子學釋迦佛的法,發菩提心,能成就等正覺,比緣覺更殊勝
 ■ 沒有出離法的基礎,所謂修大乘的人,都成了修人天福報
 ■ 緣覺無師自通,聲聞弟子應按釋迦佛教法去修成正覺
 ■ 老太太誰講話都信,知識分子自以為是,這都是傲慢和愚癡在作怪

願十方聲聞聖眾為度眾生故
安住娑婆世界,常住生死林

“解脫福田運轉正教輪,十方聲聞聖眾願安住”,“十方”,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再加上方、下方,所以十方就包括任何方向。“聲聞”,聽到佛說法的聲音,照佛的教導去修行,這就叫聲聞弟子。“聖眾”,已經證果的稱為聖僧,走在證果路上的稱為賢僧,“聖眾”包括賢聖僧。“願安住”,我們大眾發願請求十方聲聞聖眾能夠安住在人世間,安住在娑婆世界。

聲聞弟子學釋迦佛的法,發菩提心,
能成就等正覺,比緣覺更殊勝

我們都是根據釋迦佛的教導在修行,所以我們都是聲聞弟子,那麼誰不是聲聞弟子?就是緣覺。緣覺是無師自通,他不是佛出世以後,聽到佛講法,照佛的話去修,他是通過觀察宇宙人生,逐漸明白一切都是因緣所生,他主要是修十二因緣悟道的,所以叫“緣覺”。他也了脫生死了,跟聲聞比,緣覺是利根。釋迦佛也叫我們修十二因緣,我們在學習四谛法三十七道品的時候,也學過十二因緣,所以真理只有一個,你要想了脫生死得到成就,都要走這一條路。其實釋迦佛四十九年教法全歸納在緣起論裡。當然,四十九年的教法裡也包括了十二因緣,可是比十二因緣內容更廣大,因為釋迦佛成的道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緣覺不是無上正等正覺,人們稱他為“辟支佛”。這是一個區別,或者說,緣覺是小圓滿,佛是大圓滿。

沒有出離法的基礎,
所謂修大乘的人,都成了修人天福報

你們同學聽我講修出離乘的法都非常歡喜,這是一個好現象。假如你連出離心,連了生死的要求都沒有,大乘法你根本是修不起來的,就成了一個空架子。如果沒有出離法的基礎,所謂修大乘法的人幾乎都是在人天道裡培培福,而不是真在修菩薩法。現在卻把這些培福的人全稱“菩薩”,這個菩薩的要求也太低了,可是中國人有個風俗習慣,以為說好話總是沒錯的,其實好話說錯了,也叫妄語。

緣覺無師自通,
聲聞弟子應按釋迦佛教法去修成正覺

過去有一位來小住的同學,他聽了我幾年前講的十二因緣的法非常歡喜。可是他想偏了,他說“既然緣覺修十二因緣能夠了脫生死成辟支佛,我修十二因緣,我也能成辟支佛。”所以他別的法也不聽了,就想照十二因緣去修。年輕的知識分子最犯忌的就是沖動,從前有人說他們是“一學就懂,一抓就錯”。這也離不開知識分子傲慢、幻想和自我陶醉。要知道你跟緣覺根機不同,如果你根機好,你應該早就成辟支佛了,也用不著等到佛出世再來聽法,跟佛學了,怎麼你今天還是凡夫啊?你即使在修十二因緣,你也是聽佛講了才知道的,所以你還是釋迦佛的聲聞弟子,你還得要照釋迦佛的話去修啊。

老太太誰講話都信,
知識分子自以為是,這都是傲慢和愚癡在作怪

老太太盲目迷信,誰講話都信;知識分子自以為是,以為只要抓住一個法,其他法就不用學了。這種人太多了,所以就形成了末法時期。末法時期的形成因素很多,非但是因為魔王波旬搗亂、外道猖獗,連佛弟子自己也在跟自己搗亂,你說不斷煩惱能行嗎?

我們今天的根機,誰也比不上當年釋迦佛在鹿野苑初轉四谛法時的五比丘,佛四谛法講了三次,稱為三轉十二*輪,五比丘就證阿羅漢了,這是歷史事實。我們今天聽的都是佛法,如今人們聽到外面種種的說法,總感覺某些說法不太對,有點講不通,看到我們出的書和雜志了,就感覺講得對。我從七十年代初開始出來講法,講到現在快四十年了,都認為我講的是正法,正法就是釋迦佛的法。從年初一講到年三十,這個*輪也不知道轉了多少次了。不怪你們一個阿羅漢果也沒有拿到,我也沒有拿到,還想跟緣覺比?這都是因為傲慢和愚蠢的思想在作怪。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1)

傅味琴講於 2006.4.6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內魔是煩惱魔,外魔是環境魔,魔王波旬就是通過改變你的環境,來達到破壞你的修行
提要:
 ■ 靠一句半語真能徹底究竟,那麼你就比釋迦佛還聰明
 ■ 在人間的魔子魔孫,才是最可怕的
 ■ 內魔是煩惱魔,外魔是環境魔,魔王波旬就是通過改變你的環境,來達到破壞
  你的修行
 ■ 寺院風氣敗壞了,佛弟子不會不受影響,修行修不起來,歪風邪氣卻越搞越凶

靠一句半語真能徹底究竟,
那麼你就比釋迦佛還聰明

現在的佛門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僅僅表現方式不同。這個同學只要十二因緣,其他人也是如此:一個法抓到了,其他法都用不著了。釋迦佛很早就批判過這種思想,他跟文殊菩薩講過:末法時期抓住一句半語以為就能徹底究竟。假如這有可能,釋迦佛為什麼要講四十九年法了?這種人自以為是,又傲慢,又愚蠢,好像釋迦佛還沒有他聰明。說句笑話,你這麼聰明,看來釋迦佛還得向你請教呢。

在人間的魔子魔孫,才是最可怕的

什麼叫魔?小住的同學常問起這個問題,好像魔挺可怕的,魔究竟在哪裡?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所謂魔,凡是破壞你修行的都是魔,天上的魔叫天魔,天魔對我們影響不大的,魔王波旬他不輕易出動的,一個稱王的哪會輕易出動。釋迦太子發心出家,他也沒有出動,六年苦行他也沒有出動,要到釋迦太子快要成佛了他才出動。像我們這樣初發心,剛剛在修行,你請也請不動他,他魔子魔孫魔兵魔將多得不得了,何必自己出動?這些魔子魔孫魔兵魔將就在人間。所以人間的魔才是最可怕,他們直接跟我們較量,破壞我們的修行。

內魔是煩惱魔,外魔是環境魔,
魔王波旬就是通過改變你的環境,來達到破壞你的修行

人間的魔歸納起來就是外魔內魔,外魔是環境魔,內魔是自己心裡的煩惱魔。別小看了環境,環境是一個重要因緣,人很難擺脫環境的影響。

魔王波旬非常傲慢,因為他有實力,再加上觀點不同,他放不下五欲的享受,釋迦佛要叫修行人離欲,他要修行人貪欲,成為他的魔子魔孫,他的辦法就是破壞你修行的環境,通過改變環境來破壞你的修行,所以環境因素很重要。

寺院風氣敗壞了,佛弟子不會不受影響,
修行修不起來,歪風邪氣卻越搞越凶

佛弟子歸依三寶了,必然會進佛門。歸依戒規定,歸依僧了,不能夠歸依外道邪眾,不能再到外道邪眾那裡去。佛弟子當然應該到四眾弟子的地方去,所以寺院、居士林就成為我們修行人的環境。如果寺院、居士林風氣敗壞了,你進去不可能不受影響的。

有人想干脆就別去了,現在就有人說,“別往寺院裡東跑西跑了,好好在家裡唸佛。”這個做法也不恰當,佛弟子不到三寶的地方去,到哪裡去啊?脫離三寶總不是一件好事情啊,何況寺院有寺院的環境,有種種宗教活動。

說“即使到不清淨的地方去,我也不會受影響。”也不可能。你不想受影響,灰塵也會飄在你身上的,污染的空氣也會吸進你的鼻子的,這都是不尊重現實的說話。由此可見,把佛門搞得不清淨,影響了多少的佛弟子,影響了多少未來的眾生,危害無窮啊!這個罪過最大。而那些佛門裡搞歪風邪氣的人,卻越搞越凶,越搞越厲害。還有種怪現象,有人好心去勸導他們,他們說,“我也知道這樣不對,可是沒辦法呀。”好像不這麼搞就會餓死似的。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2)

傅味琴講於 2006.4.6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皈依法是皈依釋迦佛親口講出來的法,
法不能混雜,亂法就是滅法的手段
提要:
 ■ 魔在人間搞魔業,佛弟子被同化了,最後還不是下地獄
 ■ 佛弟子不以釋迦佛為本師,佛弟子身份也就沒有了
 ■ 皈依法是皈依釋迦佛親口講出來的法,法不能混雜,亂法就是滅法的手段
 ■ 皈依僧是皈依走解脫道的清淨比丘僧,並不是劣比丘和假和尚

在人間搞魔業,佛弟子被同化了,
最後還不是下地獄

這些破壞修行的人,他們不學法也不修行,沒有辦法去掉煩惱,煩惱魔控制著他們,他們所做的種種都是魔業,所以魔在人間。這些魔業會轉變你的思想,轉變你的觀點。開始時你看不慣,他們說你是少見多怪,現在都是這個樣子。慢慢你也習慣了,同化了,見怪不怪,那麼你也擠在魔子魔孫裡了。做了魔子魔孫,也沒有這麼大的福氣能進入天魔的宮殿,最後死了還不是下地獄?這不是一件小事啊,路線不能錯誤,路線錯了你修行還有什麼好結果?聲聞弟子聽到佛的教導,就必須照佛的教導走上解脫的道路證果的道路。如果自身煩惱不消除,是不可能解脫的。

佛弟子不以釋迦佛為本師,
佛弟子身份也就沒有了

我們皈依三寶,皈依佛是皈依釋迦佛,所以稱為“本師釋迦牟尼佛”。現在一般講,我是歸依某某法師,可是心裡要明白,你皈依的是釋迦佛,那位師父僅僅是代釋迦佛給你授皈依。

即使在《三十五佛忏悔文》裡邊,有“南無皈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釋迦佛叫我們皈依十方佛,可並沒有說從此就不必皈依釋迦佛,也沒有說釋迦佛不再是我們的本師了。你不皈依釋迦佛,你連佛弟子的身分都沒了。

皈依十方佛,這是理上的皈依,可沒有什麼形式,你皈依十方佛,釋迦佛還是你根本的師啊,這是不能否定的。打個比方,你的親爸爸叫你認個干爸爸,即使干爸爸比你親爸爸富得多,你不認親爸爸,這種做法在世俗上也行不通,人家會說他太勢利了,忘了本。

有一次我住在一個佛教協會裡,樓下在做晚課,唸得很響,“南無本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變了娑婆世界的本師了?這麼唸別說沒經過釋迦佛同意,也沒有經過阿彌陀佛同意啊!這種做法就把佛法搞亂啦。

皈依法是皈依釋迦佛親口講出來的法,
法不能混雜,亂法就是滅法的手段

皈依法,是皈依釋迦佛親口講的法,此外的法全都不能插進來,插進來就混淆了。古時候有種無價寶,白玉上一個黑點子都沒有的,如果出現一個黑點子就不值錢了。同樣道理,在珍貴佛法裡如果加入了儒教道教的東西,佛法也就不純粹了。魔王波旬要滅掉法,首先就是搞亂法。因為法亂了,你說你一套,他說他一套,弄得大家也不知道該聽誰的。所以亂法就是滅法的手段。

皈依僧是皈依走解脫道的清淨比丘僧,
並不是劣比丘和假和尚

皈依僧呢?真正地講是皈依賢聖僧。我們一般講,只要他是一個清淨比丘僧,都可以歸依。今天要講清楚:釋迦佛當年,比丘僧全是走清淨的解脫道,所以無論哪個比丘僧,只要他戒律清淨,你都可以拜他為師,因為他路線沒錯,都是走在證阿羅漢果這條路上的,除了個別的劣比丘。

可是今天,離開釋迦佛的年代有二千多年了,佛弟子離開釋迦佛的教導越來越嚴重了。看看現實,今天究竟能有幾個發心出家的人還在想要修出離法,要走解脫道?有的人也不看這個出家人是清淨還是不清淨,只要外形是現出家相就去皈依,喜歡皈依哪個就皈依哪個!有的還去皈依假和尚呢,亂得這個樣子啦,講佛法就要把這種亂七八糟的觀念理理清楚。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3)

傅味琴講於 2006.4.6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拿高的法沖掉基礎的法,
是末法時期的通病,成了口說玄妙,實非玄妙
提要:
 ■ 拿高的法沖掉基礎的法,是末法時期的通病,成了口說玄妙,實非玄妙
 ■ 佛門要清淨,不通過分別,清淨哪裡來
 ■ 智慧是從細細觀察得來的,不分別清楚,你不上當才怪呢
 ■ 首先要有分別慧,才能進入無分別慧
 ■ 佛門是佛弟子的家,家裡來了小偷,佛弟子能不管嗎 

拿高的法沖掉基礎的法,
是末法時期的通病,成了口說玄妙,實非玄妙

我是很重視把事情搞搞清楚,別糊裡糊塗了,這是我們佛弟子必須要做到的。也許有人要說,“古德不是說要無分別嗎?你區別得這麼厲害,就是執著。”我們當學生的,哪有不通過小學初中高中,就進大學研究院的?這是末法時期的一個通病,都喜歡拿高的法來沖掉低的法,其實佛法無有高下,哪有低?只能說拿高的法來沖掉基礎的法,結果成為一個誇誇其談沒有基礎的修行人,所以能海上師說過:口說玄妙,實非玄妙。

佛門要清淨,不通過分別,清淨哪裡來

我又想起來,十年動亂的後期,大家還是心有余悸。蘇州有一家,請了一些出家人,還有些居士去他家聚聚,那個時候大家都有些緊張,所以門口還有人望風。碰巧了,我也住在他們家。那個時候出家人也穿居士衣服,不過頭還是光頭,我頭上禿頂也是光頭,所以不熟悉的人搞不清楚了。進來兩個樣子很像出家人,看見我堂堂正正坐著正在寫東西,她們就很恭敬地到我面前,說:跟師父頂禮。嚇得我連忙趴在地上說,“我是居士我是居士”。我就要分別清楚!你樣樣都不分別,稀裡糊塗,把出家人當居士,居士當比丘,那不是亂七八糟了。佛門要清淨,你不通過分別,清淨從哪裡來啊?

智慧是從細細觀察得來的, 不分別清楚,
你不上當才怪呢

尤其是修念佛法門的人更要分別清楚,要分別就要觀察,出了智慧就叫妙觀察智,阿彌陀佛就是修妙觀察智成就的,為什麼修阿彌陀佛法門的人偏偏不肯修妙觀察智呢?在他們的眼裡,好像阿彌陀佛也是跟他們一樣,一天到晚只知道撥念珠、沒有智慧。沒有智慧怎麼成佛?妙觀察智是從細細的觀察、細細的分別中來的,只有分別你才能夠搞清楚。比如兩碗東西,樣子差不多,聞聞都是臭的,你說差不多差不多。其實一碗是大便,一碗是臭豆腐,你不分別清楚,不上當才怪呢!

首先要有分別慧,才能進入無分別慧

所以不論是皈依、受戒、供養、布施,這個師是不是善知識,全要弄弄清楚,只有弄清楚了,魔道邪道才沒辦法鑽空子。首先要有分別慧,然後再進入無分別慧。你沒有分別慧,自說一套,什麼都無分別,那就是個糊塗蟲。樣樣都不弄清楚,當然喽,法也用不著了,善知識也用不著了,即使有善知識也沒人請教了。魔道邪道為什麼會鑽空子?混水摸珠,真假難分啊。只有通過分別,搞清楚,才能逐漸逐漸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恢復佛門的清淨。

佛門是佛弟子的家,
家裡來了小偷,佛弟子能不管嗎

“十方聲聞”,是指釋迦佛的弟子,“聖眾”,是指證果的或者走在證果道上的修行人,這才是我們依靠和學習的對象,這才是我們的師,我們希望他們安住在人間。如果是個假和尚,你也請他長期住世,那不是請邪法住世了嗎?這些人在佛門外,咱們也管不著;在佛門裡,佛弟子就要管,這就叫護法。你和佛的觀點不同,知見不一樣,你到佛門外面去宣揚,隨便你是儒教觀點、道教觀點、宗教觀點、有錢人的觀點、喜歡享受的觀點,咱們管不著,但是出現在佛門裡邊,就必須管,這是責任所在。比如說,家裡爸媽都不在,兒子已經三四十歲了,家裡進來小偷,你做兒子的管不管?這也是你的家呀!佛門就是我們的家,我們都是佛子,也是主人,作為兒子,能夠不護持爸爸的事業嗎?

現在佛門裡誰都不管的風氣非常嚴重,思想觀念變掉了,而且知見也邪了,所以有時候我講法有人就聽不進去。很多年前我到蘇州,一個居士陪了個年輕人來見我。這個居士跟我訴苦,“現在佛門很多風氣都不好啊。”我說:“原因就是沒人管,應該要管管好。”這個年輕人就說:“佛門平等,誰能管誰?”大家都是這個知見,佛門就形成了沒人管。釋迦佛不管弟子,何用訂戒律啊?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4)

傅味琴講於 2006.4.6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修行不講空話,
今生沒有個成就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時光
提要:
 ■ 有人說:“我來這兒學法,不證阿羅漢果絕不走”,這顆心已經走在聖眾的
  路上了
 ■ 修行不講空話,今生沒有個成就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時光
 ■ 弘法度眾生要能成就智慧辯才,不接受批評就排除不了障礙
 ■ 今生修行能證初果,已經是降低要求了
 ■ 你們越沉下去,我越起勁,修行人要有出離心、菩提心、正知正見

有人說:“我來這兒學法,不證阿羅漢果絕不走”,
這顆心已經走在聖眾的路上了

“十方聲聞聖眾願安住”,願,就是希望,希望十方的聖眾都能在世間安住。今天我們也都安住在人間,你們這些老同學,在我身邊安住快要十年了,我也聽到兩句話,一句是“老師,我是永遠不走的,就是你打我,我也不走的,就是你去閉關,我也要找到你。”我說“我閉關你來干什麼?”“我來護關給你煮飯。”那要一百個人給我煮飯?這是說說笑話了。還有一句話,到現在為止,我只聽到一個人說:“我不證阿羅漢果絕不走!”我看這顆心已經走在聖眾的路上了。

修行不講空話,
今生沒有個成就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時光

我們這兒既是修行又是弘法,但主要是培養人才。我們這個法流不講空話,學這個法流的人必須要成就,否則你對不起自己的生命時光。達不到大成就,至少小成就總要有吧?能海上師涅槃的時候,是自己走的,他已生死自在。火化的時候,天上有光,拍下來是獅子上面坐了一尊十六歲的童真文殊菩薩,所以海內海外都稱能海上師是修童真文殊成就。

弘法度眾生要能成就智慧辯才,
不接受批評就排除不了障礙

學文殊法的人,大成就是自成本尊,小成就要開智慧得辯才。現在我腦子裡又多了一個思考,你們修文殊法這麼多年了,怎麼沒開智慧得辯才,咋搞的呢?有時候批評你們,你們不能知道了就算了,要醒過來,你們被批評的地方正是你們的障礙,否則你們怎麼會開不了智慧呢?

今生修行能證初果,已經是降低要求了

我五四年上五台山,那個時候能海上師在廣濟茅蓬,天天下午講《定道資糧》。能海上師講法挺風趣的,講的話也好懂,有些我到現在還沒忘記。那個時候聽法的人多數都是出家弟子,居士聽法很少的,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更少。能海上師跟出家弟子們說:“你們即使條件差,不能即身成佛,你們證個阿羅漢果好不好啊?”要求降低了,降低到證個阿羅漢果。又說:“即使證不了阿羅漢果,初果總要證吧?”我一直沒有忘記這個話,所以去年我給你們規定前進的目標,就是證初果!別說我老師專門喊口號、誇海口,我不過是傳達能海上師的希望呀。

你們越沉下去,我越起勁,
修行人要有出離心、菩提心、正知正見

你們也別把我看低了,你們這麼多人都沒有辦法推動,我就有辦法。因為現在我沒時間,天天在趕菩提心網站的稿件,總有一天,我比較能抽出時間了,我在你們每個人屁股後面放把火,我就不信你不動。去年我定這個目標時,同學們熱情高漲啊,好像明天就能證果了,熱情躥得高,菩提心也發得高,信心百倍啊,沒幾個月又沉下去了。你們仔細觀察觀察就出智慧了,你看我昏沉嗎,我情緒低下來嗎?剛剛相反,你們越沉下去,我越起勁,批評訓話也要訓得起勁一點。修行人就要有修行人的素質,修行人的素質就是要有出離心、菩提心、正知正見,三主要道。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5)

傅味琴講於 2006.4.6
(於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要為後世的眾生留在人間,
否則你走了這些眾生咋辦呢
提要:
 ■ 要安住在戒定慧裡,安住在有緣的眾生裡
 ■ 釋迦佛的弟子,永遠是釋迦佛弟子,發菩提心的人要常住生死林
 ■ 要圓滿大乘功德,既要遠離生死怖畏,也要遠離涅槃怖畏
 ■ 要為後世的眾生留在人間,否則你走了這些眾生咋辦呢
 ■ 可不能等地球毀壞,再發菩提心回娑婆
 ■ 願所有十方聲聞聖眾,對眾生發起悲愍心,安住人間生死林

要安住在戒定慧裡,安住在有緣的眾生裡

講到“安住”,最要緊是希望出家人能夠安住下來,因為整個佛門是以出家人為內護。要安住在戒裡,安住在定裡,安住在慧裡,安住在出離心裡,走清淨道,安住在菩提心裡,走菩提道,廣度眾生,弘揚正法。當然喽,如果你以十六尊大阿羅漢為榜樣,常住生死林,到了彼岸也不涅槃,那就更好了。至少你現在在娑婆世界,你要安住在有緣的眾生那裡。包括你們來這兒學法的同學、老師,全要安住下來,要安心住在修行弘法的事業裡,這要靠每個人自覺發心。修行要靠出離心,走解脫道;弘法度眾生要靠菩提心,行菩薩道。

釋迦佛的弟子,永遠是釋迦佛弟子,
發菩提心的人要常住生死林

咱們前年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規定:來這兒報名學習的,隨時隨刻可以退學,可這跟真正想學法修行的佛弟子的要求、釋迦佛的希望相違背,真正要培養一個人才,總要十年。按照“十方聲聞聖眾願安住”這句話,總希望你們能安住下來,小住的變常住,學三年的變五年,五年的變十年。哪怕你臨命終時,知道自己不行了,趕快發個願,生生世世常住生死林,下一世仍然在娑婆世界,永遠是釋迦佛的弟子,學學地藏菩薩的樣,娑婆世界眾生沒有度盡誓不成佛。這不是我的要求,釋迦佛對十六尊大阿羅漢就是這麼要求的,叮囑他們生生世世常住生死林。

要圓滿大乘功德,
既要遠離生死怖畏,也要遠離涅槃怖畏

根據這樣一顆菩提心說話,兩種情況最可怕,叫二怖畏。一種是生死的怖畏,始終不肯走解脫生死的路,忙敲敲打打,從不斷煩惱,一直流轉生死,這太可怕了。還有一個可怕,就是涅槃。你安住於空寂,不肯出來度眾生這也可怕,因為你圓滿不了大乘功德,成不了佛。後來釋迦佛講大乘法勸阿羅漢發菩提心,所以即使我們將來證了阿羅漢果,我們還是要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要常住生死林。

所謂常住生死林,就是要安住在生死流轉的地方,菩薩法的要求高,在六道裡度眾生你不能光挑好的地方啊,那麼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眾生咋辦?他們也是咱們過去世的父母,所以菩薩還要在六道裡度眾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學大阿羅漢的樣,常住生死林。要求不高,只希望你們不要離開人道,因為人道是修行最好的地方。

要為後世的眾生留在人間,
否則你走了這些眾生咋辦呢

有人說我前世是女身,(笑聲)是一個唸佛老太,小時候大人還說我兩只耳朵的背後都有洞洞的痕跡,可能前世掛過耳環的。(眾笑)你看我左手的大拇指長的,右手大拇指扁的,可能我前世撥念珠撥扁了。這是說說笑話,啟發啟發,至少來說我也沒走嘛。如果我前世走了,你們今天還能聽到我講法嗎?可能我跟你們有緣,所以還是在人間。那麼你們也要為後世有緣的眾生留在人間,否則你走了這些眾生咋辦呢?

可不能等地球毀壞,再發菩提心回娑婆世界來

有人想得好,要到極樂世界去發菩提心,等修成就了然後再回到娑婆世界來度眾生。等你再回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還有嗎?早就沒喽,地球要毀滅的。

願所有十方聲聞聖眾,
對眾生發起悲愍心,安住人間生死林

所以咱們應該要好好發菩提願,願所有十方聲聞聖眾,能夠對眾生起悲憫,安住在人間,同時也希望我們自己也能夠學習十六尊大阿羅漢的榜樣。今天我們身在這樣一個發菩提心、弘揚正法、興辦菩薩事業的修行道場,希望大家能夠安住下來。人總是要死的,死亡都是突然來的,誰也算不准自己哪一天會死,一等到死亡來了,世間上的一切什麼都沒了,何不想想穿,你還要留戀世俗上的五欲干嘛呢?今天就講完了。
 

 

上一篇:普獻法師:佛法是唯心論嗎?
下一篇:普獻法師:大乘or小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