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
南京 2006.1.7(農歷十二月初八)
◎傅味琴
今天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成道是成什麼道?成菩提大道。
世間上一切道都不能稱大道,因為有相有實體,有相有實體就不可能遍虛空,它有一定的范圍,也有一定的限度;有相有實體也不是一條永恆的道路,因為世間上的一切道,一切路,到後來都會敗壞。釋迦佛成就的大道,是永恆的,永遠不會敗壞的,是無相的,沒有實體的,這個道打個比喻就是道路的道,要我們走上這條道路。
一個人能夠懂得道理,這就是每個人本有的覺悟,我們究竟成就什麼道?就是覺悟的道。所以,道是一個比喻,而這個覺悟是眾生永遠具備的,小孩子也有覺悟,中年人也有覺悟,老年人也有覺悟,到臨終一剎那還是有覺悟,哪怕到來世再去投生,還是有覺悟。連一只貓一只狗都有覺悟,也能明白道理,僅僅是程度上的差異罷了。我們學佛就是學釋迦佛,釋迦佛成道我們將來也要成道,這才是真正的學佛,我們成就了這個道我們自己就是佛。自身能夠成就跟佛一模一樣的覺悟。
我們今天為什麼會做眾生?從理上講,我們的佛性跟釋迦佛的佛性,跟十方如來的佛性一模一樣。釋迦佛沒有成佛前,是個王太子,後來逾城出家,乃至於雪山六年苦行,行菩薩道。從最簡單的生活來看,釋迦佛也吃飯,也睡覺,釋迦佛生活中的種種,所需要做的還不是跟我們一模一樣?既然如此,釋迦太子能成佛,咱們當然也能成佛,這是決定的。
一切眾生將來都要成佛,哪怕一只貓一只狗跟我們的個性脾氣不一樣,乃至於它們的愛好跟我們不一樣,乃至於它們吃的東西跟我們不一樣。其實我們人類還不是各人個性不一樣,脾氣不一樣,愛好不一樣?吃的東西也不一樣,寧波人吃鹹的,四川人吃辣的,可是眾生之間都有的覺悟還不是一樣?所以,我們這樣從理上悟到眾生都是平等平等,不可能有什麼差異。
在語言上有差異,狗也會說狗話,貓也會說貓話,僅僅我們聽不懂。實際上人類中也是如此,寧波人聽不懂福建話,上海人聽不懂廣東話,所以六道眾生,從理上來看,從內涵來看,都是一樣,沒有區別的地方也是一樣,有區別的地方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悟,悟到一切眾生平等平等。既然如此,我們跟釋迦佛在成佛前也是一模一樣,僅僅是智慧上的差異。這就是要悟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修行怎麼修?修行的成就是往裡看,外面有差異,有區別,往裡邊一看,都沒有區別。舉個例子來說,常經手的鈔票,我們能區別出來,這是一百塊的,這是五十塊的,這是十塊的,這都是外相,正因為一張紙通過印刷,一百塊是紅色的,五十塊是青黃色的,十塊是藍色的,以及文字上的差別,所以我們能區分出來,可是往裡看,都是一張紙,沒有差別的。所以我們今天由於煩惱的關系,而流轉生死,流轉六道輪回,所以有人、狗、貓,以及天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的差別,往裡看,都是一模一樣,所以眾生都能成佛。怎麼成佛?你只要把這個差別一改掉,你就跟釋迦佛一樣。也就是說我們跟釋迦佛有不同的地方,我們能自己改掉,那還不是跟釋迦佛一模一樣?到這個時候我們也是佛。所謂改掉,這就叫修行。如果不肯改變自己,根本不叫修行。
我們的心量為什麼不能擴大?因為我們貪嗔癡的關系,貪嗔癡隨便你貪心多大,瞋恨心多大,愚癡心多大,全是渺小的,我們應該要想到這個問題,因為你貪,所以心量不大。個人所貪的,僅能滿足個人而已,比如說你貪錢,你僅僅是滿足個人所貪的錢,哪怕你有一千萬,哪怕你有一萬萬。可是你貪不到,也不可能起這樣一個貪心,把全世界的錢都歸你所有,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有這樣大的貪心。瞋恨心也是如此,你只能毀滅傷害某些人,可是你的瞋恨心也不會大到把全人類都毀滅,也沒有這樣大的瞋恨心。愚癡心也是如此,你總有一天會醒過來,可見你這個愚癡心也不見得大。所以貪嗔癡不可能大,也無法大,因為我們個人的心,起了貪嗔癡就被貪嗔癡包圍了,就不可能無限的大。
我們成佛這條路怎麼修?要修成無限的大,無限的大它不可能有變化,也不可能有輪回,什麼道理?一切有相皆有限度,只有無相的東西才能無限大,無限的東西是什麼?那不是物質所成的。物質所成的東西都是有相。桌子是桌子相,房子是房子相,哪怕路修得像高速公路那樣大,很長很長,但是寬也有限度,長也有限度,一旦敗壞就完了。所謂菩提大道,這個“大”究竟大到怎麼樣?虛空那麼大。虛空無相,空也不是長的短的,也不是高的,低的。所以只有虛空才是無限的大。
虛空沒有老,沒有病,也沒有生死,那麼虛空裡存在什麼?如果虛空什麼都不存在,這叫斷滅空。那就不是佛陀的智慧,佛陀就反對。虛空裡存在很多很多,是宇宙本來就有的,那是虛空的能。能從哪裡來?能從虛空來,整個宇宙充滿了微細微細的物質的元素,而這些物質的元素因為極其微細微細,乃至於最高級的儀器也不能夠找到,即使找不到,可是它仍然存在,即使找不到,可是這個元素的能可以產生作用,這個能是永恆的。
虛空雖然是無有形相,雖然是沒有種種的變化,可是宇宙中間的能經常在發生作用。至少我們知道有時候天空裡有閃電,有雷聲,這可不是人為做出來的,而是虛空裡本來就存在,等到條件聚合了,這個作用就產生了,這就叫因緣所成。所以性空裡存在緣起,而緣起本身就是性空,所以我們講緣起性空這個道理,就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
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從語言文字上得到的智慧,那僅僅是廣般若,如果你要真的能解如來真實義,那必須要親證深般若。所以廣般若是利用種種宇宙人生的現象,以及由因緣而產生的種種的事物的變化,來說明問題。有這些緣起,我們能夠知道由緣而起,緣散就滅,我們就悟到了性空。什麼才是如來的真實義呢?從有相,有語言上的悟進入到無相無語言的悟,從有分別而進入到無分別,進入到無分別後,一切相都破除了,能夠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被事相所綁,一切處於無分別狀態,這就是如來真實義。
如果破除了一切有相,處於無分別狀態,我們可想而知,既然無分別了,就沒有由見聞覺知而產生的分別執著,既然是無分別了,也沒有什麼需要通過思惟去了解的了,這時只留下什麼?只留下一個干干淨淨的完全圓滿的,一點不染污的覺性,也叫佛性。到這個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的成就。這個境界就是修行成就的境界,小乘的圓滿就是阿羅漢的境界,大乘的圓滿,這就是佛的境界。
如何進入這樣的境界呢?如果你看到一切認為是有,既然是有,就有分別,既然是有,你就會執著這個相。但是我們眾生已經習慣了,處處都認為是有,處處都執著這個相。即使我們明白,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我們又執著於這個事物有變化,既然執著於事物有變化,我們仍然會執著於通過變化而產生新的東西,哪怕這個新的東西也在變化,我們仍然執著有變化的東西通過變化仍然出生變化的東西。所以這還是凡夫的境界,還是沒有到從破相而進入無相。
我們初步修,必須要修心量放大,即使我們仍然是有相,即使我們仍然有分別,我們初步必須修從小放大。比如從一個人修到兩個人,那就放大了,從兩個人修到四個人,四個人修到八個人,心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最後把整個的心投入到所有的眾生裡去,這個時候你的心對六道的眾生就平等平等。等到你在眾生裡融化的時候,好比桌子上一滴水有一滴水的形相,兩滴水有兩滴水的形相,還能數得清楚,不管是一滴水兩滴水三滴水,一進入大海裡去就沒有了,而整個大海就遍滿了這一滴水兩滴水三滴水的成份。
所以,一滴水不投入到大海裡去,只能是一滴水,怎麼樣使自己融化掉?唯有一個辦法,就是投入到眾生的大海裡去,把自己的心全部灌輸到眾生的心裡去,那個時候你就不存在了。而你在哪裡?你存在於每個眾生的心裡,這就是大菩薩修行的境界。等到眾生也同樣這樣成就,眾生也不存在了。這個境界還要通過發願來完成,這也就是所以菩薩要發願廣度眾生才能自他成佛的道理。
這個時候到底有沒有眾生?沒有眾生。到底有沒有我?沒有我。可不是斷滅空,不是空空洞洞什麼也沒有,這時仍然起一種作用,起什麼作用?就是法報化三身的作用,法身遍虛空存在,在法身基礎上成就了報身,你就可以以願力成就你的世界,而報身從福德智慧中產生的種種的緣起的山河大地,本身就是性空。然後再產生化生,從化生中產生我們百千萬億的化身去度還沒有成佛的眾生。這個時候就圓成了你的願力,以你自己的願力成就了你自己的淨土,你可以在你自己的淨土廣度眾生。
成就這個境界的時候,你自己的淨土究竟有多大?你自己的淨土是遍虛空的。實際上十方如來的法身都是在一起的,所以稱共同法身。從這裡我們也可以這樣明白,實際上十方淨土也是共同的淨土,因為佛的境界是遍虛空的,佛的願力是遍虛空的,所以每尊佛的淨土也是遍虛空的,因為眾生有分別心,所以佛說法的時候只能分別而說。但是你到了成就的境界就知道,佛也好,佛土也好,都是無相,既然是無相,那就一模一樣,遍虛空,這就是我們要成就的道,這就是我們要悟到的如來真實義。
今天是釋迦佛的成道日,我忽然起了想講這些話的意欲,就稍微給大家作這樣一個啟發性的開示。當然成佛的境界甚深甚深,我這些話僅僅是偶然的心得,我們能了解一些至少也是一個鼓勵,你們不論明白多少,都能增長你們的信心。今天我就講這些。(2006.1.7〔農歷十二月初八釋迦佛成道日〕為南京同學開示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