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2006年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1)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也在人間

提要:
 ·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
 ·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下生來到娑婆世界成佛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也在人間
 ·文殊菩薩在幫助彌勒菩薩快快成佛
 ·外道自稱是彌勒下生,其實都是凡夫中的騙子
 ·好人中有菩薩,但好人不一定就是菩薩

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

今天年初一是彌勒菩薩的聖誕,所以我們今天要紀念彌勒菩薩,要上供。佛經裡有專門介紹彌勒菩薩的經典,有《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彌勒菩薩民間也稱彌勒佛,稱他菩薩因為他現在還是菩薩。我們也稱彌勒菩薩為“一生補處菩薩”,現在彌勒菩薩在兜率天是最後一生,將來要到娑婆世界來成佛,補釋迦佛的位置,所以叫一生補處。我們中國和彌勒菩薩特別有緣,中國歷史上有一階段,民間特別信奉彌勒菩薩,自從淨土宗念佛法門興起來以後,我們這一代的人才逐漸對彌勒菩薩有一點生疏和淡忘。

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下生來到娑婆世界成佛

我們在齋堂過堂時,每天還唸到“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為什麼又稱他佛呢?因為他是未來佛。彌勒菩薩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就會下生到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成佛,所以叫做“當來下生”。在娑婆世界釋迦佛成佛以後後一位就是彌勒菩薩來成佛。從釋迦佛到彌勒菩薩成佛中間,娑婆世界沒有佛出世。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也在人間

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其實彌勒菩薩也在人間,因為大菩薩都是在人間度眾生,大菩薩都有百千萬億化身,只是我們不一定認得。

文殊菩薩在幫助彌勒菩薩快快成佛

現在在兜率天誰在指導彌勒菩薩快快成佛呢?是文殊菩薩,所有佛菩薩的智慧集中起來就成了文殊菩薩的智慧。文殊菩薩在過去來說是七佛之師,從以後來說,今後成佛的也以文殊菩薩為師。所以文殊菩薩被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為什麼文殊菩薩智慧那麼大?為什麼文殊菩薩的智慧能使菩薩成佛呢?因為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實際上文殊菩薩是以佛的智慧來教導菩薩走上成佛這樣一條路。

外道自稱是彌勒菩薩下生,其實都是凡夫中的騙子

我們應該明白,佛菩薩都在六道裡度眾生,到處都有佛菩薩的化身,不過,即使我們看到了也不認得。因為佛菩薩一般都隱藏功德,在人間巧妙地用各種各樣的善巧方便來引導我們,這叫真人不露相。如果我們聽到某些人說,或者有人自己說:“我是彌勒菩薩下生”,“我是某某菩薩再來”,“我是幾世觀音”,或者說:“我已經成佛了”,這些全是假的,全是胡說八道。他們迷惑了很多不懂佛法的人。其實他們個個是凡夫,而且是凡夫中的騙子。這些人一般總是學過外道的,他對佛教似懂非懂,並沒有真正的懂。外道的心不真實,離不開名和利,所以我們對這些千萬不能相信,一相信就上當了。

好人中有菩薩,但好人不一定就是菩薩

另一方面,我們要確信人間有菩薩,可是我們很難確定他是不是菩薩,因為他從不露相,跟普通人一模一樣,我們一般都認為他是一個世間上的好人,如此而已。可是世間上的好人裡邊就有菩薩,他引導眾生的方法極其善巧方便,也就是說不會很明顯,在生活中相處的時候,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中,他就以善巧方便給你引導一下。而世間上的好人只是一個有菩薩精神的人,我們常稱某人“真是菩薩心腸”,但是他不一定就是菩薩。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2)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彌勒菩薩與眾生廣結歡喜緣

提要:
 ·修行人學菩薩行,也並非是大菩薩
 ·六道裡都有大菩薩,所以我們對眾生都要起恭敬心
 ·有菩薩轉生金毛獅子,被害前尚不起瞋恨心
 ·殺生有罪過,殺菩薩罪可不得了
 ·山門口的彌勒菩薩實是布袋和尚,傳說他是彌勒菩薩應化
 ·彌勒菩薩與眾生廣結歡喜緣

修行人學菩薩行,也並非是大菩薩

我們佛弟子發大乘心,修菩薩法,行菩薩道,這是我們修行人在實際生活中表現了菩薩的精神,菩薩的行動,但我們也只能稱“學菩薩行”。當然,有些人學得好,修得好,我們回向文裡就有一句:“世世常行菩薩道”。這樣的人也不能算大菩薩,但至少他在人間真正在行菩薩道。

六道裡都有大菩薩,所以我們對眾生都要起恭敬心

像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這些菩薩都是大菩薩,他們都在人間,有的是經過投胎,有的是化現的,是用化身來度眾生,他的生活起居,語言習慣,都跟我們一模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在行菩薩道,教化眾生。我們凡夫眾生有煩惱,心不清淨;其實在六道裡,不論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地獄、畜生道都有大菩薩在度眾生,所以我們對六道眾生都要起恭敬心,因為我們不知道哪個眾生就是菩薩。

有菩薩轉生金毛獅子,被害前尚不起瞋恨心

菩薩在六道裡度眾生,多多少少跟一般眾生有點區別,比如畜生道,鳥也好,獅子也好,它的毛顏色就跟一般的不一樣。那就很難說,也許就是菩薩化現。佛經裡有記載,有一菩薩化現的獅子,毛金黃色,當時的國王很想得到這頭獅子身上的皮,可是這獅子很難抓得住。有一個獵人就起了惡心,他外面披了袈裟,把弓箭藏在裡邊,裝成一個比丘的樣子。那頭獅子看是一個修行人,就去親近他,結果他就拿出弓箭,一箭把獅子射死了。這獅子臨死的時候起了一個念頭:憑我的力氣就能把你一撕兩半,可是我生生世世對修行人是恭敬的,因為你身上披了袈裟,就沒有把你一撕兩半。

殺生有罪過,殺菩薩罪可不得了

六道裡都有菩薩化身。所以咱們無論對一只小蟲,小鳥,小動物,都要起慈悲心,千萬不能傷害它,你殺生就有罪過,如果它是菩薩化身,那罪過可不得了。

山門口的彌勒菩薩實是布袋和尚,傳說他是彌勒菩薩應化

我們中國從古時候到現在,每個寺院裡進門第一尊供奉的都是彌勒菩薩。其實我們中國寺院山門口供的彌勒菩薩,只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是古時候一個和尚,人們稱布袋和尚。大肚子,胖胖的,背了一個布袋,笑嘻嘻笑嘻嘻。因為他臨圓寂的時候講了幾句話,從這幾句話裡印證,認為他就是彌勒菩薩化身,所以中國傳統一向把大肚子的布袋和尚供在山門口,稱他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與眾生廣結歡喜緣

彌勒菩薩有個特點,他喜歡跟每個眾生都結緣,他臉上笑嘻嘻,首先布施你一個微笑。一般佛門都有一個傳統,都想對出家人有所供養,你供養什麼他都要,不管一塊布一塊餅,他都平等對待,都往布袋裡一丟肩上一背,其實這些東西他根本用不著的,這就是跟眾生結個緣。眾生供養你,你拿了,你就跟眾生有緣了。

結緣方式有兩種,一種你修布施供養,你給他,一種,他給你你拿,這就有緣了。比如,咱們一見面,一講話就有緣,一種你先開口跟他講,哪怕講一句話也已經有緣了,還有一種,他跟你講,也是有緣。而且彌勒菩薩在人間跟眾生廣結善緣,他從不分別:這個人我看見高興,這個人我看見怄氣,他從來沒有這個分別心。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3)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要隨時隨處為眾生說法

提要:
 ·雲游四海走江湖,要隨時隨處廣結善緣,為眾生說法
 ·彌勒菩薩坐山門口,笑嘻嘻,大肚能容
 ·為師要嚴,嚴了還要慈
 ·修菩薩法,第一個就是修歡喜
 ·修苦惱的人也修不成一個苦惱佛

雲游四海走江湖,要隨時隨處廣結善緣,為眾生說法

我年輕時,人家說我是雲游四海,我說自己是走江湖,因為那時我經常到青島、太原、武漢等地,坐船比較多,有時候也坐火車。我很容易把周圍的人,都吸引過來,講講就講到佛法上去了。有一次我坐船,有個人跟我說,“如果你在船上三個月,這些旅客都變成你學生了。”(笑聲)

方法也挺巧妙的,那個時代很少看到線裝本,偏偏我有線裝本的經書,我出門總是帶著,我把線裝的一本《大藏經》拿出來看,經書還比較大,周圍的人一看,這樣的書平時看不到嘛,就跟我說:“這是什麼書啊?”好,你開口就跟我有緣,我就跟他說這是佛經。他說:“佛經了不起啊,裡邊講些什麼?”那我話就多了。又比如坐火車,身上總有一些吃的東西吧,一坐下來,我把口袋解開來,把裡邊的蘋果,給前面一個旅客,旁邊一個旅客,每人一個,他們總是笑笑,“哎,不要不要”,我管你要不要,(眾笑)我是強給,你不要我也給你放著。其實,我這個蘋果不會給你白吃的,這麼一給人家就開口了:“老先生,你干什麼工作的啊?”我說:“我是教書的。”“喔,我看你也確實是個老師,你在哪個學校教書?”“我在佛學院”“佛學院教些啥呀?”好了,這就被我一個鉤子勾住了,他問我答就講起佛法來了。所以,這些咱們都應該學的,要廣結善緣。

彌勒菩薩坐山門口,笑嘻嘻,大肚能容

實際上彌勒菩薩是一尊頭戴天冠形象的菩薩,上海龍華寺裡還有這樣一尊天冠彌勒,山門口的是布袋和尚。咱們紀念彌勒菩薩,就應該學習彌勒菩薩,就拿山門口這尊彌勒菩薩來說,咱們天天看見,無論什麼人一進廟門就先看見彌勒菩薩,從彌勒菩薩的形象來說,我看有三點可以供我們學習:臉上笑嘻嘻,大肚能容,還要坐在山門口。我年輕時,福州居士們陪我到鼓山湧泉寺,方丈陪著我從裡邊一直參觀到山門口。方丈講話也挺風趣“彌勒菩薩坐在山門口整天笑嘻嘻,意思就是‘歡迎歡迎,歡迎你們來參觀。’”

為師要嚴,嚴了還要慈

修菩薩法,第一個就要修笑嘻嘻,我實際上就是在培養你們笑嘻嘻。有人說,“傅老師這個人,我怎麼也吃不准他,他一會這麼變一會那麼變,嚴肅的時候咱們看見他個個怕,有時候又看他笑嘻嘻笑嘻嘻。”你別看我很嚴肅,我一嚴肅你們看見我就笑不出來了,我第二步還要讓你笑出來啊,就好比一個聰明的媽,打了孩子屁股,還要再把孩子抱一抱,給他吃顆糖。

修菩薩法,第一個就是修歡喜

修菩薩法,第一個就是修歡喜,尤其是咱們這裡,經常有新同學來,新同學來了,至少你們要走到山門口去迎接啊,總要學學菩薩樣,笑嘻嘻笑嘻嘻。

修苦惱的人也修不成一個苦惱佛

我們這兒學笑嘻嘻,可是有的地方卻在學苦惱,整天說“我是苦惱人”,始終是一張苦惱的臉,而且現在佛門裡還特別流行“苦惱”這兩個字。人們在寺院裡,每天看見菩薩,每位菩薩的臉都不是苦惱的臉,他這個苦惱臉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如果每個佛弟子都是苦惱的臉,佛教還興得起來嗎?給不信佛的人看見了也不好看呀,“我進佛門來也學得跟你這樣,天天一副苦惱的臉?”

所以從前我在福鼎講課,光講一個“喜”字就講了兩年,其中有句話:“我們是幸福的王子”。因為佛是法王,佛弟子個個是幸福的王子。說自己苦惱的人也不想想:今天作為釋迦佛的弟子到底是幸福還是苦惱?這個苦惱到底啥個意思?大概就是認為自己煩惱重、業障重吧?比如一個人全身骯髒,走到澡堂裡去,看到人就說:我是骯髒人,我很骯髒。卻不肯洗澡。這就不好理解了。走進澡堂目的是洗澡,並不是只要你承認我是骯髒人,而不洗澡,進佛門目的是斷煩惱,並不是不斷煩惱,只是承認:我是苦惱人。這到底算是謙虛,還是算是愚蠢?那你何年何月轉變呢?你即使想成佛,哪有成苦惱佛的?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4)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世俗人對東西起歡喜心,修行人對眾生起歡喜心

提要:
 ·我們訂的規章制度全是修行法則
 ·大肚能容才能笑嘻嘻
 ·誰能笑,誰就是高級化妝師
 ·人的臉常變,微笑時最好看
 ·眾生都喜歡看一張笑臉,不能以苦臉凶臉去度眾生
 ·清早來拜年,我送你們最好的禮物就是歡笑
 ·世俗人對東西起歡喜心,修行人對眾生起歡喜心

我們訂的規章制度全是修行法則

所以在咱們這裡,如果你苦惱,你就犯錯誤了。規章制度裡規定連說話都不能帶情緒,你說話帶煩惱的情緒你就犯錯誤。當然這個要求比較高,有的人修得並不好,稍微有點怄氣,說話就帶情緒,當然這是煩惱的情緒。從前有個比丘尼一看到我訂的規章制度,就說:“傅老師訂的規章制度完全是修行法則”。你真能做到我訂的制度的要求,你修行就快了。可是因為自己努力得比較差。總有些差距,那就慢了。但是不管努力差不差,規章制度總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大肚能容才能笑嘻嘻

說“老師啊,臉笑嘻嘻我從來沒學過,我現在要從頭開始學。”這個笑嘻嘻不是學來的,你也學不像,彌勒菩薩為什麼笑嘻嘻?因為他是大肚能容,氣量大得很,所以他能笑嘻嘻。你心裡在煩惱,硬是笑嘻嘻,結果變成皮笑肉不笑,笑出一副怪樣來:苦笑、譏笑、冷笑、全出來了。

要笑嘻嘻有個巧妙的辦法,我從前寫過一首愉快的詩:“看我臉上的微笑,放出了多麼美麗的心花”,這個笑才是真正的笑,心裡要歡喜,臉上就微笑。

誰能笑,誰就是高級化妝師

社會上的女孩子,現在喜歡化妝,化妝技術高的還好看一點,化妝技術差,可真難看,怪裡怪氣的。其實,化妝技術最好的就是我。最美的人不是化妝化出來的,而是笑。我是研究心理學的,我這可不是書呆子式的研究,而是研究活生生的現實,我是通過觀察,特別容易看到的就是人的臉。幾乎每個人都是如此,哪怕這個人臉並不好看,奇怪的是他一笑,好像變了一個人,笑的時候真好看啊,過一會兒他沒笑了,又真難看。所以我培養你們歡喜就是在給你們做高級的化妝,假如你們能笑,你們自己就是自己的高級化妝師。

人的臉常變,微笑時最好看

而且一個人的臉啊,經常會變,你仔細觀察,不笑的時候就不是笑臉,生氣的時候是生氣的臉,冒火的時候是冒火的臉,有時候像呆子一樣,傻乎乎傻乎乎又是一個臉,所有的臉以微笑時最好看。

現在國內受國外的影響,老太太皮皺起來去美容院把皮拉拉直。(眾笑)其實這是很笨的,如果皮繃緊了,你沒辦法笑了,笑全靠肌肉跟皮膚的運動啊。老是這個臉,就跟死人差不多:這個臉怎麼不會動的啦?

眾生都喜歡看一張笑臉,不能以苦臉凶臉去度眾生

我因為經常在想這些問題,想想自己也覺得好笑,自己笑笑,也是生活的樂趣嘛,每天笑三次身體健康。每個眾生都喜歡看一張笑臉,沒有一個眾生喜歡看你苦臉凶臉。咱們都是發菩提心的人,都是發心要度眾生的人,首先要學會笑。

以前我女兒,在一個賓館裡找到個工作,一開始要培訓,培訓頭一天我問她:“你們今天學什麼呀?”她說:“第一課就是學習怎麼微笑。”

清早來拜年,我送你們最好的禮物就是歡笑

所以你們修意樂加行的就要學會怎麼笑,一笑人就年輕了,有句話嘛:笑一笑,十年少。(眾笑)你們常說我說法的時候臉就像小孩那樣,我總是笑嘻嘻說法的。你們青年組同學今天一清早跑到我這兒來拜年,(眾笑)我也沒有給你們什麼禮物,最好的禮物就是我引得你們哈哈大笑,笑笑就長命百歲了,用不著吃什麼保健品,真正的笑要來自心裡,心裡要有歡喜心。

世俗人對東西起歡喜心,修行人對眾生起歡喜心

一般眾生很少修對人起歡喜心,世俗上的人愚蠢顛倒,只去修對東西歡喜,這個東西他很喜歡,就花了錢買回來,其實這種人很笨。還有的人,去相親了,打扮得漂亮啊,特別是衣服,非常時髦漂亮。奇怪,你這麼做是不是叫人家注意你的衣服啊?你衣服漂亮,他就歡喜。娶老婆是娶人呀,又不是娶衣服,既然喜歡這件衣服,干脆到時裝公司買一件掛在牆上每天看看歡喜歡喜,作他的老婆好了。(眾笑)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5)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彌勒菩薩修慈心三昧,每時每刻給眾生法樂

提要:
 ·煩惱少人歡喜,姿態不要太多,要做到恰到好處
 ·鹽多成苦,好話多成拍馬屁,一執著,表現不出般若智慧
 ·彌勒菩薩修慈心三昧,他每時每刻都在給眾生快樂
 ·笑不能假裝,心裡歡喜,就是培養笑的標准
 ·菩薩給眾生的樂是法樂

煩惱少人歡喜,姿態不要太多,要做到恰到好處

要你這個人使人家歡喜才是真的歡喜呀。哪種人能使人歡喜啊?煩惱越少人家越歡喜,煩惱越多人家越討厭,所以你們要使人人都喜歡你,就要學習一點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在生活裡運用,都可以表現在事相上。咱們舉一個例子,小姑娘,非但媽媽喜歡,連爸爸也喜歡,因為你們女孩子有個特點,姿態比較多,(眾笑)上海人叫“發嗲”,(眾笑)北方人叫“撒嬌”,骨頭軟,全身會扭的啦。(眾笑)可要做到恰到好處啊,扭幾下就可以了,你老是扭來扭去扭個五分鐘還扭不完,爸爸就要討厭,“夠了夠了”。(眾笑)所以度眾生,要使眾生歡喜,別忘記了要學般若智慧,那樣你在度眾生的時候才能夠做到恰到好處。

鹽多成苦,好話多成拍馬屁,一執著,表現不出般若智慧

比如,一碗湯沒味道,放了一點鹽,就覺得味道好,愚蠢的人,抓了一大把鹽放進去,奇怪,鹽是好東西,怎麼反而變苦了?太多了!說好話說得太多,變了拍馬屁,有的人能拍得進,有的人可拍不進。所以歡喜要有所調劑,但是不能執著,執著了你就表現不出般若智慧。因為性空所以經常緣起,你一執著,你就空不了,緣起就少了,好比有的人非常聰明伶俐,所謂叫八面玲珑,打個比方,這個人就是修性空緣起修得好。

彌勒菩薩修慈心三昧,他每時每刻都在給眾生快樂

彌勒菩薩又稱“慈氏菩薩”,他修的是慈心三昧,慈就是與樂,三昧就是定,他在給眾生快樂的時候心就定在慈心上,也就是說他的慈心從來不退,每時每刻,他都定在慈心上,他一顆心每時每刻都在給眾生快樂。因為他心裡有慈悲,所以臉上的笑就非常自然,心花放在臉上嘛。

笑不能假裝,心裡歡喜,就是培養笑的標准

假如你說:“老師,你給我培養培養,你看,我這個笑標准不標准啊?”你要我怎麼說呢?“你笑得眼睛成了一條縫了,稍微再張開一點,嘴巴有點歪了,稍微再擺擺正。”你就要冒火了,“學笑這麼難學啊?”所以我只給你一個原則:心裡要歡喜。真正培養你的不是我,而是你旁邊的人。無論誰,你一見面就送一個笑臉。深圳圖書館那一年特地請我去講一課,就講四個字,“未言先笑”。

可是不能假裝的笑,你要對這個人起歡喜心,那麼你未說話前就會出現一個笑臉。不能假裝。人家看見你,問你一句話,跟你握握手,“小王啊,你去哪兒”,你想:要未言先笑,我現在要回答了,先笑一笑,“嘿嘿”。(眾笑)所以你們實在太笨嘛,我只好再說說明白,見臉就笑。也不要做得太過分了,這個人剛剛走過去,嘿嘿,(眾笑)他又不要跟你說話,你笑什麼呀?再說也不能在人的背後笑啊,又不是譏笑人家。(眾笑)

你們昨天不是說誰是“陽光女孩”嗎,意思就是,這個笑要像陽光那樣燦爛,太陽光哪有學來的?裝來的?只要心裡每時每刻都歡喜,你這個臉自然會笑的。

菩薩給眾生的樂是法樂

那麼歡喜從哪兒來?彌勒菩薩給眾生的樂,到底是什麼樂?這要說說清楚,菩薩是以法度眾生,菩薩給眾生的快樂並不是世間上所說的快樂,而是法樂,是讓每個眾生都法喜充滿。你們今天拿來四十幾本本子,要我寫兩個字,簽個名,寫些什麼?想來想去今天年初一恭賀新喜,所以我簽了“法喜”兩個字。要學彌勒菩薩樣,使每個眾生都法喜充滿,那你自己首先就要法喜充滿,否則你笑起來太別扭了。現在什麼時代了?今天我們能夠聽到佛法,而且能夠聽到圓滿的佛法,那真好比中了頭獎了,你還不高興。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6)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咱們的幸福來自法喜充滿

提要:
 ·我們這兒沒有吃喝發財的歡喜,卻比任何地方都歡喜
 ·咱們的幸福來自天天法喜充滿
 ·修意樂要修歡喜,修明業果也要修歡喜
 ·要斷煩惱首先要學會滿心歡喜
 ·我們在修見人歡喜,有些人卻在修“見鬼歡喜”
 ·上士修“自苦他安樂”把眼淚往肚裡吞,微笑送別人

我們這兒沒有吃喝發財的歡喜,卻比任何地方都歡喜

別看有的地方,年初一,大家高高興興,其實有的人表面上高興,他有苦說不出啊。年初一到寺院裡燒頭香,一張門票,幾年前是五十元,現在可能要幾百元了吧?有的地方請你吃頓飯,圓桌面,素雞、素鴨、紅燒獅子頭,素黃魚、素排骨,這個也挺好笑,其實這不是真的魚,都是洋山芋做的,可是吃的時候從來不說,“這個洋山芋做得好吃。”都是這麼說,“這個素排骨真像排骨一樣,(眾笑)這是真的魚味道”,結果口裡吃素,心裡吃葷,那還不是跟吃魚差不多?僅僅是口裡不吃心裡吃呀。吃完了,“每個人交五十元”“啊?”(吃驚狀)(眾笑)肚子裡卻有說不出的苦啊。據說一個寺院的素食館,十年前春節,一條素魚價格已經賣到一千元了。咱們這兒從不搞這一套,咱們也從來不說:今年發財啊。可咱們這兒要比任何地方都要歡喜。

咱們的幸福來自天天法喜充滿

社會上的人看見年輕人一笑,有的人心裡就想:油腔滑調;看見老年人一笑,心裡就提高警惕:老奸巨猾;(眾笑)看見中年人一笑:笑面虎。咱們這兒一笑,個個天真爛漫,恢復童子相。要知道,咱們今天的幸福快樂來自咱們天天法喜充滿,這才是菩薩真正需要的微笑,也是菩薩真正給眾生的歡喜。

修意樂要修歡喜,修明業果也要修歡喜

所以你們不僅是修意樂加行的要修好歡喜,修下士法也要修好歡喜。下士修法特別要修好明業果,一個歡喜的臉就種下歡喜的因果,一個苦惱的臉就種下苦惱的因果,因為人的表情都來自於心,你對人露出什麼樣的臉,你心裡就種下了一個什麼樣的種子。

要斷煩惱首先要學會滿心歡喜

你們修中士法斷煩惱,真的學會滿心歡喜,你還有什麼煩惱?所以要斷煩惱的人首先要學會滿心歡喜。

有人說:“你別怪我,你看他這個人就是一個煩惱樣子,是他影響了我,我怎麼笑得出來呢?”你真笨,做生意的人都懂,來了一個顧客,他總要笑嘻嘻,因為有生意好做了。從來也不會讓顧客來到你這裡,看你一張煩惱的臉,顧客就是上帝呀,有生意做還不高興嗎?那還做什麼生意啊?

同樣你要斷煩惱,來的人假如他在起煩惱,你就給他一個愉快,幫助他轉變一下。修行不在眾生裡修又到哪去修?斷煩惱不在眾生裡斷又到哪兒斷?眾生沒有煩惱還要你去度嗎?難道要凡夫去度阿羅漢?笑話!

我們在修見人歡喜,有些人卻在修“見鬼歡喜”

現在有些人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是要修見人歡喜,很多人卻在修見鬼歡喜,而且天天修,忙得不得了,哪個鬼上門了,來做喪事了,歡喜了。

上士修“自苦他安樂”把眼淚往肚裡吞,微笑送別人

上士修法更加要修歡喜,叫自苦他安樂。有人想:“自苦”,我自己苦得這個樣子,我還笑得出來嗎?(眾笑)你要修“眼淚往自己肚子裡吞,微笑送給人家”,要度眾生嘛就得那樣,氣量要大,所謂大肚能容啊,不管他是哪一號人,不管他罵我畜生也好,罵我小狗也好,罵我烏龜也好,罵我怪老頭也好,我都笑嘻嘻笑嘻嘻,大肚能容嘛,罵我又有什麼關系呢?當他罵出口的時候,這個聲音就飄掉了,罵一聲最多一秒鐘,罵完了就沒了,聲音已經空掉了,你的肚子裡還不空,一生氣要氣三個月,豈不是自找麻煩?你生了氣才是笨蛋呢。(眾笑)

而且罵起人來有許多都是好話,是最最親熱的話呢,比如罵你“小鬼”,從前干革命的隊伍裡“小鬼”是最親熱的稱呼;夫妻之間罵起來,“冤家啦”,這可不是罵人,這是情話,“冤家找到我了”,就是你愛上我了,氣他干什麼呢?上海人罵起來:赤佬。我的解說“又紅又老”,這是尊稱呀,你是又紅又專的老前輩。

要以法上的原則,讓眾生走上大樂道

提要:
 ·一切無相,又何必執相,打掉了牙齒,舌頭也倒霉
 ·要以法上的原則,讓眾生走上“大樂道”
 ·希望我的話能留在你們心裡

一切無相,又何必執相,打掉了牙齒,舌頭也倒霉

一切無相何必執著,執著就有相,有相就有生死。因為有相才有分別,有分別才有氣惱。你去罵一個像個傻瓜那樣的人,他總是朝你笑嘻嘻,人家說:這個人怎麼傻乎乎的啦?“他本來就是傻瓜。”所以,濟公要裝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你們也裝裝傻瓜好了。濟公每天笑嘻嘻“帽兒破鞋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破了他還要笑嘻嘻,所以我們要知道快樂從哪裡來?快樂從什麼都不計較來。如果你一計較你自己就倒霉。人與人之間每天相處,就好比舌頭跟牙齒,每天相處,你計較什麼呀?牙齒把舌頭咬疼了,你計較,“我的舌頭疼是牙齒咬的,只有一個辦法,把牙齒拔掉”(眾笑)牙齒拔掉了,當然牙齒不會咬舌頭了,可還不是你倒霉?

跟同學們鬧矛盾了,疼一會就好了喽,是不是?而且牙齒也有幫助舌頭的時候啊,牙齒不嚼東西,你光用舌頭也吞不下去啊。

要以法上的原則,讓眾生走上“大樂道”

所以我們給自己的愉快,給眾生的快樂都要根據法,依法上的原則使大家法喜充滿。以慈心來給眾生的快樂,首先就是給眾生人天乘的快樂,再就是出離乘的快樂、菩薩乘的快樂,最後咱們要引導眾生個個成佛。到了成佛才是大樂。我們今天走的道路,大家都知道是“菩提大道”,菩提大道是什麼道?菩提大道就是大樂道。如果你總是“苦惱人”,你走的道路叫“大苦道”,大苦道走到哪裡去?走到三惡道去。(笑聲不停)

希望我的話能留在你們心裡

今天是年初一,因為還要拍照,你們拍照是留在紙上,希望我的話留在你們心裡。今天大家都歡歡喜喜,恭賀新喜,從今天開始大家發發願,走上一條大樂道,這才是我們應該走的道路,好,就講到這裡。(完)


 

 

上一篇:普獻法師:讀華嚴經的方法
下一篇:普獻法師:實「我」文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