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普獻法師:佛教與人生哲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與人生哲學
 
(1987年9月8日普獻法師獲阿根廷Belgrano大學頒榮譽哲學博士學位,並於當天所做的演講)
 
人類的一切問題,是因為這個組成人類的全體的最小單位——個人,其身心尚未健全,在理智、情感上,都未升華與凈化。因此,人必須先健全自我。健全自我必須具備七種條件:
 
一、獨立
 
當我們獨處,感到無聊、孤寂、難過時,總是期望他人的關懷或支援,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價值。有時為了解除孤寂,我們依賴種種物質來刺激生理,以求得暫時的麻醉,用賭博、集體狂歡...來殺時間(kill time),這都是人類心靈不能自立獨處的表現。
 
二、自由
 
人類忽略內在心靈的自由,整天接受外來訊息(information)干擾,外在世界的美丑、好壞、人我是非、音聲...,都會破壞我們安寧的心境,進而成為環境的奴隸。佛陀要我們成為「八風吹不動」的自由自在者,能夠隨遇而安、隨處作主。命運就在自己的手中,不要讓外在任何力量來決定我們的苦樂。
 
三、平等
 
一切眾生靈性平等,都有成聖成佛的可能,可是人們總是喜歡用過去的成見(prejudice)做標簽,武斷地張貼在所遇見的任何人身上。佛陀說:當以平等心看世間的一切。
 
四、無限
 
以生存條件來說,世間一切都是我們的恩惠者,如果不知感恩,不知回饋(feedback)的話,我們便是世間的負債者。
 
以思想文化而言,我們永遠站在歷史的交(焦)點——往前、往後看,都是無限,每個人都肩負著承先啟後的重責大任,如果你有良好的思想,將會帶給世間幸福。
 
以生命來說,生命是無限的,這生死亡接著就是另一生的再生,無限的理想可以在無限的生死中去實現,透過無限,人生是有意義的。
 
五、工作
 
當你不想工作時,很快會老化。工作,是指學習新知,以及服務社會的種種身心行為。享受工作,使我們感受生命的意義。工作要講效率,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六、宇宙性文化
 
全球的問題來源,在於「區域性文化」,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所展開的一切哲學、思想、乃至宗教。為了「我」、或「我們的」,就對「他」或「他們的」產生排他性、打擊性。佛陀說,宇宙是一體的,息息相關,互為緣起的。存在的一切都在互相依賴中得以生存。
 
七、因果自然律
 
人類保存太多的無知與迷信,往往以僥幸的心理,不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以懶散追求安逸,以仇恨對付仇恨。
 
結論
 
把這七點正確的人生觀納入(in put )生命的方程式中,必可以輸出(out put)幸福的答案。
 
(節摘錄自《龍山文集第一集p.195》)
 
 

上一篇:傅味琴居士:2004年釋迦佛聖誕開示
下一篇: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眾生,成就無上菩提道(2004年觀世音菩薩成道日開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