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2004年普賢菩薩聖誕法會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普賢菩薩聖誕法會開示(1)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4.3.11

◎ 傅味琴

 

普賢十大願是菩薩的大行

本次提要:

■ 普賢十大願是菩薩的大行
■ 紀念每位菩薩,主要是向菩薩學習
■ 我們對每位菩薩的了解要越多越好
■ 佛菩薩聖誕要弘法,不要流於世俗習慣
■ 香灰不是菩薩吃飯的米粒
■ 對佛教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弘揚佛法
■ 一切供養,法供養第一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天是普賢菩薩的生日,普賢菩薩我們比較熟悉,我們天天唸《供養觀行法》就有《普賢行願品》內容。

普賢十大願是菩薩的大行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獅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這是禮敬諸佛,我們現在每天在講《高潔大行品》,就是體現了普賢菩薩大行的精神,今天普賢菩薩聖誕,我們來講《普賢行願品》裡所講到的普賢十大願。

紀念每位菩薩,主要是向菩薩學習

我們紀念每一位菩薩,主要的意義是向每位菩薩學習,怎麼學習呢?就要講這位菩薩的功德,這位菩薩的大願,學習菩薩的功德大願。所以大家在菩薩聖誕日的那天,都非常高興,尤其是本地居士,喜歡大家聚在一起吃頓飯,表示慶祝。一般都是釋迦佛聖誕,觀世音菩薩聖誕,阿彌陀佛聖誕慶祝一下,其他佛菩薩就不太熟悉了,這跟佛法沒有廣大的弘揚有關系。

我們對每位菩薩的了解要越多越好

現時代信佛的人,修淨土法門唸佛的居多,在唸佛法門裡,其他佛菩薩也很少提,都在提西方三聖,所以對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非常熟悉,可是西方三聖裡的大勢至菩薩也不大提。

我想,菩薩要提得多,我們對菩薩的了解也要越多越好,因為每一位菩薩都有他修行的成就,修行的功德,修行的經驗,而這些成就、功德、經驗恰恰是給我們做榜樣,給我們學習的。

佛菩薩聖誕要弘法,不要流於世俗習慣

咱們在菩薩聖誕日聚一聚,吃頓飯,就好比自己的媽做生日,請大家來吃長壽面,自己孩子過生日,請大家來吃蛋糕。這樣好不好?這也好,不過不懂法,不講法,不弘法,就等於在搞世俗的風俗習慣。

香灰不是菩薩吃飯的米粒

聽說福鼎有個風氣,說菩薩聖誕日那一天到廟裡去吃飯,菩薩就會保佑你,為了菩薩保佑來吃頓飯,我想這也好,心裡總有菩薩,可是千萬不要吃香灰。(笑聲)我怎麼會想起香灰來了?因為我從前聽到有的老太太說:“香灰不能亂倒,因為香灰是菩薩吃飯的米粒。”意思菩薩是吃香灰的。所以不講佛法,不聽佛法,什麼亂七八糟的說法全會冒出來,真是胡說八道。

對佛教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弘揚佛法

法師不講法,佛弟子不懂法,對佛教是最大的危害。我們既然信仰佛,信仰菩薩,我們就應該跟佛學,跟菩薩學,我們今天學佛也算一個學生,學生應該跟老師學,假如學生不跟老師學,老師也不講課,老師忙著請學生吃飯,學生忙著請老師吃飯,這個意義就不大了。

一切供養,法供養第一

一切供養,法供養第一。我們每逢佛菩薩生日,買了很多的供品供養,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佛菩薩像老奶奶,蘋果咬不動,說:“我心領了,心領了,這些你們都拿回去自己吃吧。”結果供品全分掉,仍然是自己吃,佛菩薩一只蘋果也沒吃,當然意思意思也好。但是最大的供養是法供養。能夠把法供養給眾生,這是最大的供養,佛弟子能夠聽法,也是法供養。

普賢菩薩聖誕法會開示(2)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4.3.11

◎ 傅味琴

 

願和行要聯系在一起

本次提要:

■ 願跟行,行跟願要聯系在一起
■ 靠媽的孩子,媽很操心,自己也很苦惱
■ 不肯念書的孩子,長大後低級工作也難找
■ 要不流轉生死,還靠自己修行
■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人能永葆青春嗎
■ 年輕時不知生命短促,不修行,死後怎麼辦
■ 懂佛法才能認清方向,不會在迷霧裡飄
■ 我們應該學普賢十大願去修行

願跟行,行跟願要聯系在一起

今天紀念普賢菩薩的聖誕,我們講修行人應該修的十種廣大行願。願跟行,行跟願,要聯系在一起。發了願,沒有行,就是說你心裡想得好,可是沒有行動,也不會產生好結果的。沒有願,光有一個行,好像沒有目標,東撞西撞,東抓西抓,盲修瞎練,也沒有什麼結果的。現在很多進佛門的人問他,“你為什麼要拜佛?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修行?”他只會回答一句:“求保佑。”求保佑是向菩薩要東西,那可不是修行。

靠媽的孩子,媽很操心,自己也很苦惱

有兩種人很使人操心,一種人呢,比如我親戚有個女兒,從小就是腦子不好,講話也不清楚,人傻裡傻氣,所以她全靠母親養大,母親老了,這個女孩子後來多多少少也懂點事,說:“我全靠我媽啊,我媽死了我怎麼辦?”她也發愁了。雖然有姐姐,姐姐也不一定會像媽那樣照顧她,所以媽也發愁,她本人也發愁,這是因為沒辦法,她從小得了病。

不肯念書的孩子,長大後低級工作也難找

還有一種情況,這孩子沒有病,就是調皮,懶惰,不肯好好念書,整天的玩,像這樣的孩子,父母也替他操心,假如這個孩子長大後,懂事了,也會很苦惱,因為他從小就虛度時光,像這樣的人找工作,就是很低級的工作也難找到,因為越是沒有技術的人工作越難找,這種人太多了。所以這兩種人很使人操心,將來會很苦惱。

要不流轉生死,還靠自己修行

我們進佛門老是靠佛菩薩,整天浪費時間,不肯學佛法,不肯修行,就像得腦膜炎後遺症或懶惰的人,雖然佛菩薩大慈大悲,你一直依靠佛菩薩也不解決問題啊,求佛菩薩保佑只能救苦救難,你要想不起煩惱,不造惡業,不流轉生死,要你自己修行才能夠辦得到啊。所以這種情況非常使佛菩薩操心,同時本人有一天醒悟了,也會非常苦惱。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從前有句話說:“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年輕的時候不學,到頭發白了覺得非常悲哀,老年人頭發已經白了,也看習慣了,只得承認自己老了。一個年輕人剛開始發現有根白頭發的時候,震動很大,他有感觸啊:“哎呀,我長白頭發了。”

人能永葆青春嗎

所以年輕人都喜歡洗臉時照鏡子,發現白頭發非要把它拔掉不可,拔掉也沒有用,它還是要長出來,人能永葆青春嗎?

年輕時不知生命短促,不修行,死後怎麼辦

年輕人看見白頭發有震動,有警惕,有感觸,僅僅多了幾分悲哀罷了,是不是有真正的覺悟來行動啊?他還是過他的日子,也不想想人生的意義,生命的短促,死後究竟怎麼辦?要不要修行,這些都不想,到了老年呢?老年只好認命:“哎,生老病死誰也逃不了,老嘛就老了呗。”

懂佛法才能認清方向,不會在迷霧裡飄

到了老年想修行的人也不多,即使知道老了,趕快修行吧,真正修行的也不多。不懂佛法的人修行,我看是迷迷茫茫,好像一只船在迷霧中飄那樣,雖在動,卻在飄,聽別人說,你應該朝這個方向,他就往這個方向去,那很危險啊,你不懂,別人也不一定說得對呀,如果別人沒說對,你仍然在迷霧裡,只有懂得法才能夠認清方向,才能夠有方向的前進,而不是在迷霧裡飄來飄去。

我們應該學普賢十大願去修行

今天講普賢菩薩十大願,一是贊歎普賢菩薩的願力、功德,更重要的是教我們怎麼樣去學,怎麼樣去修,也就是我們修行可以照普賢菩薩十大願修。


普賢菩薩聖誕法會開示(3)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4.3.11

◎ 傅味琴

 

一者禮敬諸佛
本次提要:

■ 一者禮敬諸佛
■ 不要成為只聽人話不聽佛話的人
■ 非善知識的人吸引人,往往是投你所好
■ 佛是我們的導師,佛弟子心要朝向釋迦佛
■ 善知識講法,不能跟釋迦佛講的法違背
■ 只禮敬,不學習,好比在搞私人關系

一者禮敬諸佛

第一願“一者禮敬諸佛”,我們的身體禮敬諸佛,非但有功德,而且能夠消除我們身體所造的業障。從心理上來說,我們對誰恭敬,我們心就朝著誰,我們對佛恭敬,心就朝著佛,要不然,我們這輩子心到底朝向誰呀?可能方向也亂七八糟,你喜歡什麼就朝向什麼,看見好吃的東西起貪心,心朝著吃的東西,看見好穿的東西起貪心,心朝著穿的東西,看見好玩的地方起貪心,心朝著玩的地方,某人使你對他產生愛好、敬仰,你心就朝著他,如果這是一個善知識,還能給你得到利益,如果他不是善知識呢?你就會受到他的危害。

不要成為只聽人話不聽佛話的人

是不是善知識,一般人是辨別不清楚的,尤其是沒有好好學佛法的人,怎麼能夠辨別得出來,反正給我說幾句好話就是善知識。你想往生極樂世界,你給我做指導,你就是善知識。那麼他講錯了呢?不知不覺接受了錯誤的影響而致成錯見、破戒、謗法,把淨土當成天堂,棄捨聞法而成為一個愚癡無知的人。你得到的卻是危害。如果把目標從佛那裡,轉移到他那裡,你將來會變成一個只聽人話不聽佛話的人。

非善知識的人吸引人,往往是投你所好

現在為什麼很多人對人容易崇拜?這個道理很簡單,是因為你喜歡什麼,他就給你什麼,讓你高興,你就會對他歡喜,聽他話,對他很信仰,很恭敬,好比一個病人到醫生那裡去,說:“我病看了很久怎麼還沒有好?”醫生說:“你身體太虛了,所以病好得慢,你應該多吃點營養。”病人一聽到吃,就聽進去了,醫生叫我吃營養,全為我好啊。病人有時候也想不通:“醫生,我吃了很多營養,怎麼身體還這麼差?”“因為你虛得太厲害了,吃這點營養不夠,還要吃,吃得越多越好。”病人更聽得進去,哪個人不喜歡吃啊?醫生叫我吃,我還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了,為了病好,回家每天雞呀鴨呀肉呀拼命地吃。家人稍微有點牢騷:“好吃的全給你吃了。”他理氣直壯地說:“醫生說的,我要增加營養,你們身體好,少吃點沒關系。”所以假冒的善知識,就是用這一套來迷惑你,這叫“投你所好”。其實這個醫生懂什麼呀?你吃得太多了,吃了不合適的東西,對病反而沒好處。

佛是我們的導師,佛弟子心要朝向釋迦佛

所以我們目標應該朝著佛,我們本身就是佛弟子,我們相信佛智慧圓滿,一點不會有錯,這才穩當,所以我們禮拜恭敬佛,有極大的利益。我們這麼做能夠把我們以及所有佛弟子的心和注意力,朝向釋迦佛,唯有釋迦佛才是我們的導師,唯有釋迦佛講的法才是我們應該聽的。

善知識講法,不能跟釋迦佛講的法違背

善知識講法不能跟釋迦佛講法的原則違背,否則你就是假善知識,專門在佛門裡搞破壞;如果你講的法跟釋迦佛講的話一樣,那是代如來宣化,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聽從。

我們應該要懂得,禮敬諸佛的作用就是要使我們的心朝著釋迦佛。釋迦佛還告訴我們,還應該禮敬一切諸佛,其他的佛都跟釋迦佛一模一樣,完全圓滿,完全平等。

只禮敬,不學習,好比在搞私人關系

“禮敬諸佛”,就好比向老師行個禮,表示恭敬老師,為什麼要恭敬老師,行個禮?因為你是學生。

學生要跟老師學習,如果學生不跟老師學習,看見老師只是行禮,跟老師說好話,那是搞私人關系。佛教也是這樣,你當一個佛弟子,是釋迦佛的學生,如果你不聽佛法,不跟釋迦佛學,老是向佛磕頭,我看這也是搞私人關系吧?我們恭敬佛,目的就是要跟佛學,因為佛是偉大的,值得我們尊敬,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偉大,所以禮敬諸佛,一方面心要朝向佛,一方面要跟佛學習。


普賢菩薩聖誕法會開示(4)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4.3.11

◎ 傅味琴

 

二者稱贊如來
本次提要:

■ 二者稱贊如來
■ 佛是佛,祖是祖,不可把釋迦佛稱“佛祖”
■ 不學法,不知如來功德,怎麼贊歎
■ 只知求佛保佑,怎能突出佛教的偉大
■ 說“佛是萬能的”真是罪過
■ 亂贊歎等於在拍馬屁
■ 愚人贊歎爸爸,說爸爸從小就離欲

二者稱贊如來

“二者稱贊如來”,我們要贊歎佛的功德。

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佛有十個稱號,我們每天念經,念到《三十五佛忏悔文》,裡面就有佛的十個稱號,比如稱“世尊”,也是佛,“天人師”也是佛,“調御丈夫”也是佛,“應供”也是佛,他一共有十個稱號。可以稱佛,也可以稱如來,也可以稱世尊,比如可以稱“釋迦牟尼佛”,也可以稱“釋迦牟尼世尊”,也可以稱“釋迦牟尼如來”,這都可以,但是不要稱釋迦牟尼佛祖。大家懂了以後要廣泛地給別人說說。現在有很多人寫書,因為他有文化,有的書還是有水平的呢,可是提到佛的時候就稱“佛祖”,一看佛祖兩個字,就知道這個人不是佛弟子,只是門外漢,最多給他一個稱號,叫“常犯錯誤的佛學專家”。

佛是佛,祖是祖,不可把釋迦佛稱“佛祖”

佛是佛,祖是祖,怎麼合起來稱佛祖?你可以稱“佛陀”,因為佛陀簡稱佛,不能稱佛祖。這種誤傳現在很廣啊,其實他稱佛祖就是指釋迦佛,那麼釋迦佛成了佛的祖先了,也不對啊,佛還有什麼祖先不祖先?

不學法,不知如來功德,怎麼贊歎

我們要贊歎如來的功德,如果不懂佛法,你怎麼贊歎啊?人家問你一句話:你說信佛好,好在哪裡?講不出來,或者只會講一兩句極其通俗的話,“佛會保佑你呀。”

好比唱:天下只有媽媽好,問他:“媽媽好在哪裡呀?”“因為媽媽給我吃糖。”“還有呢?”“巧克力。”“還有呢?”“還有嘛奶油糖。”說來說去糖。

說佛好又說不出佛好的地方來,真像一個無知的小兒,這樣的佛弟子一點作用也沒有,後世的眾生腦子可不簡單啊,現在不是大學畢業還找不到工作,大家拼命在提高文化水平,問你一句:佛到底好在哪裡?聽來聽去只會講保佑。

只知求佛保佑,怎能突出佛教的偉大

保佑有什麼希奇?信神也會保佑,信土地公公也會保佑,信鬼嘛也會保佑,這樣越到後來,佛教就越沒人信了,或者把佛看成和鬼神差不多,怎麼能突出佛的偉大呢?

說“佛是萬能的”真是罪過

還有的人,為了要說佛好,就亂說一通,到後來人家知道你胡說八道,更加不信佛了。比如現在有人說:“佛是萬能的。”這句話真是罪過啊,我們認為佛比神高,神還是一個凡夫眾生,佛是修菩薩道成就的,一切都圓滿,神有圓滿嗎?信神的人認為:“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神是萬能的。”說佛是萬能的,那豈不把佛說成神了嗎?簡直胡說八道。

如果佛是萬能的,那麼你奶奶唸了幾十年的佛怎麼還會死啊?你說萬能嘛,什麼都做得到嘛,你只要求佛,要不死就不死喽,從古以來多多少少人信佛,就說清朝、明朝、唐朝,信佛的人多多少少,那時禅宗信的是自性佛,後來普及的是淨土宗,唸的是阿彌陀佛,怎麼全死了?而且怪了,信佛的全吃飯,不吃飯他也覺得肚子餓,還生病,釋迦佛自己也生病,那怎麼說佛是萬能?

亂贊歎等於在拍馬屁

我為什麼不信宗教?因為我聽到“神是萬能的。”我就不信了,你喜歡拍馬屁就到別的宗教裡去拍,不要到釋迦佛面前拍馬屁,也不要到阿彌陀佛面前拍馬屁,他們是佛呀。

愚人贊歎爸爸,說爸爸從小就離欲

佛早就知道,後世的眾生說話會胡說八道,所以講了一個比喻,有幾個人湊在一起,都贊歎自己的爸爸,一個說我爸爸真有學問,一個說我爸爸氣力大,一個說我爸爸有修養。有個愚人,也想贊歎爸爸功德,可是他胡說八道:“我爸爸從小就離欲。”就是說他爸爸從小就沒有男女心,離開了男女的欲望,大家聽了哈哈大笑,“你爸爸從小離欲,你怎麼生出來的呀?”

普賢菩薩聖誕法會開示(5)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4.3.11

◎ 傅味琴

 

三者廣修供養,法供養第一
本次提要:

■ 如今破戒的出家人,也會受人亂贊歎
■ 對不喝牛奶的人,竟然說成戒律清淨
■ 要贊歎佛有戒定慧,斷智悲,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 三者廣修供養
■ 不學佛法,哪來智慧
■ 講法的人講得跟佛不一樣,就是魔說
■ 破壞正法的地方,不能以財物供養,去幫助他們

如今破戒的出家人,也會受人亂贊歎

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贊歎佛,不會贊歎盡亂說。現在不光是贊歎佛亂說,贊歎菩薩也亂說,乃至於贊歎一個普普通通的出家人也亂說,而且有的出家人還不是真實的比丘僧,可能是假名僧。最近有人給我看了一張網站照片,有人說他是法師,照片上穿的是在家人衣服,戴了帽子,旁邊站個女人,竟然會有人贊歎他。

對不喝牛奶的人,竟然說成戒律清淨

以前我家來了一個客人,我家只有一個房間,一隔兩,我住後間,一張小床,前面一張念經用的長凳,牆只隔了一半,門總是開著,所以客人在前間講話我全聽得見,我聽到說:“這個法師戒律非常清淨。”這裡我不提名字,因為一提名字,大家會嚇一跳。我就覺得奇怪,我過去問她:“我們居士不能看比丘戒,你怎麼知道他戒律清淨啊?”。她回答說:“他連牛奶都不喝的。”(笑聲)不喝牛奶就說戒律清淨,假如這個出家人兩百五十條戒全犯光了,就是不喝牛奶,也是戒律清淨?(眾笑)那麼比丘戒變成牛奶戒了!簡直盲目崇拜,亂贊歎。我又好奇地問:“他為什麼不喝牛奶?”“他說‘牛奶是小牛喝的,人喝了牛奶,小牛就要餓死了。’”聽得我哈哈笑,第一,佛也是喝牛奶的,那麼佛戒律也不清淨了?兩百五十條比丘戒根本沒有什麼不准喝牛奶這條戒,而且真好笑,假如小牛要吃奶,農民會把小牛喝的奶賣給你吃?我們今天喝的牛奶都是牛奶棚裡奶牛的奶,是專門供人喝的,哪有小牛?而不懂佛法的這些人也跟著贊歎他牛奶都不喝。

要贊歎佛有戒定慧,斷智悲,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真正要贊歎佛,就要知道如來的功德,如來有戒定慧的功德,斷智悲的功德,法報化三身的功德,還要知道,佛、菩薩過去發的大願的功德。

三者廣修供養

“三者廣修供養”,供養歸納來說,有財供養、法供養。財供養培福,法供養增長智慧,兩種供養都要修,但是了生死靠智慧,度眾生也靠智慧,成佛更加要智慧圓滿,所以普賢菩薩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

不學佛法,哪來智慧

佛弟子如果不聽佛法,哪來智慧?現在有些人號稱大法師,卻叫人不要多聽法,還提出“唸經不必求懂”,不懂還起什麼作用呢?買了一架電視機,因為不懂,“請問電視機怎麼開?怎麼關?頻道怎麼調呀?”這個人回答他:“買電視機不必求懂”。可是不懂還是要開啊,結果怎麼樣?

我說件事情給你們聽,抗戰勝利後,我姨父從內地回到上海,給我安排了一個工作。辦公室有一架無線電收音機,那時我晚上就睡在辦公室,晚上休息時想聽無線電,但不懂怎麼開,電插頭一插進去,只聽到“嘭”一響,沒聲音了,壞了。(眾笑)我不懂什麼陰極陽極,插錯了,爆掉啦。你看,不懂有什麼作用?還容易闖禍。

講法的人講得跟佛不一樣,就是魔說

所以要懂就得聽佛法,學佛法,學佛法是學佛的法,如果人講的法跟佛講的不一樣,這就不是佛法,是魔法,釋迦佛說“離經一字就是魔說”,為什麼有些稱大法師的還會把佛法講錯,還有這麼多人去信他?因為這麼多人比他還不懂。

破壞正法的地方,不能以財物供養,去幫助他們

不叫你學佛法,只叫你財供養,接受了供養,結果財大勢大,東送錢西送錢,聲望更高,影響更大,而自己過的生活,當然是一輩子享受,這種財供養成了害人的事!即使財供養也要供養到真正弘揚正法的地方才有功德,不能供養到破壞正法的地方去幫助他們。

普賢菩薩聖誕法會開示(6)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4.3.11

◎ 傅味琴

 

四者忏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本次提要:

■ 偽經不能唸
■ 法供養第一,要廣修法供養
■ 只學一種,只能使廣大的法門早日死亡
■ 說其他法門用不著,等於說佛的智慧沒有你大
■ 四者忏悔業障
■ 謗法的罪業,佛也帶不動
■ 忏悔就是認錯改過,要懇切
■ 五者隨喜功德

偽經不能唸

法供養呢?要聽佛說的正法,不能聽邪法。有人說誦經也是法供養,可不能唸偽經,《三世因果經》是偽經,很多善知識都在批判會集本,這種“經”東拼西拼,怎麼可以稱為經呢?

法供養第一,要廣修法供養

要廣修法供養,法門無量誓願學,學法要廣大,弘法也要廣大。在觀世音菩薩聖誕日,給你們講觀世音菩薩的發願文,普賢菩薩聖誕日,給你們講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所有的法門都是佛講的,我們應該平等對待,廣大弘揚。

只學一種,只能使廣大的法門早日死亡

假如心量特別小的人叫大家不要廣學多聞,結果只學一種,那麼別的法門都沒人學,好比樹枯死了,你再要救它也救不活了。比如你天天唸《佛說無量壽經》,聽《佛說無量壽經》,等到觀世音菩薩聖誕日要你講一講觀世音菩薩發願文,“我講不來,沒學過。”要你講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也講不來。要你講藥師佛十二大願,也講不來,那不是這些法全都沒有生命力了?這是促使其他廣大的法門早日死亡。

說其他法門用不著,等於說佛的智慧沒有你大

比如爸爸開了十個工廠,交給十個兒子去發展,其中一個兒子私心雜念,只想自己發展,還去搧動哥哥弟弟廠裡的人都幫他發展,結果九個廠全關門,只有他一個廠發財,爸爸如果活著就要說:“十個廠是我十個心願,十個廠都有不同的貢獻,現在怎麼只剩了一個廠,我死了眼睛也不閉呀。”如果其他法門都用不著,那就等於說佛的智慧沒你的大。

四者忏悔業障

“四者忏悔業障。”普賢菩薩的願力要令眾生業障清淨,我們忏悔業障一般都是修普賢菩薩的忏悔法,百字明咒就是普賢菩薩忏悔法。最可怕的是過去的罪不知忏悔,現在的過失也不改正,每天造的惡業又使罪障一天天加重,死後墮入惡道無有出期。

謗法的罪業,佛也帶不動

有人說:沒有關系,我是唸佛的。唸佛的人有句話:“可以帶業往生”,這容易被人誤解為做壞事也沒有關系,反正死的時候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那阿彌陀佛豈不成了你做壞事的保護傘?很多法師曾經指出“帶業往生”這句話違反因果規律,佛經裡沒有這句話。在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裡也說:犯五無間罪、謗法的人不能往生,這兩種人除外。為什麼?業太重了,阿彌陀佛這條大船帶不動你,即使你用功到一心不亂,也去不了。只有一個辦法,通過忏悔。

忏悔就是認錯改過,要懇切

忏悔就是認錯改過,再也不做了,但是說話要算數,不要上午忏悔過了,晚上又做了。《文殊儀軌》裡有忏悔文,《供養觀行法》裡也有忏悔文,而且還很多呢。唸的時候好好地看著字,心裡要認真地想:我有沒有這種罪?有罪要懇切忏悔,不要像唱山歌那樣唱過去。

五者隨喜功德

“五者隨喜功德。”眾生最大的毛病“妒忌”,看見別人比自己差就高興,洋洋得意;看見別人比自己好,心裡就不高興,妒忌。凡是有妒忌心的人必然會走上動瞋恨心的道路,而且必然會致成心地谄曲。一個妒忌會引起很多的煩惱惡業。修行人應該反過來做,別人做好事,要為別人高興;別人成績比我好,也要高興;別人功德比我大,要隨喜他人的功德;你成功了,你進步了,我也為你高興。這就是修隨喜功德,慢慢就能改掉妒忌的習氣,隨別人的歡喜而歡喜就叫隨喜。

普賢菩薩聖誕法會開示(7)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4.3.11

◎ 傅味琴

 

六者請轉*輪
本次提要:

■ 六者請轉*輪
■ 菩薩常為大眾請法,有時也會不請自說
■ 學生要求法,不要變成老師請你來學法
■ 眾生對法的愛好冷了下去,就成了只拜佛,不學法
■ 要以法度眾生,破轉*輪罪過極大
■ 居士說法也是代如來宣化,對法不能傲慢

六者請轉*輪

“六者請轉*輪”,講經說法必須要有請。佛教跟別的宗教不同,別的宗教做廣告,佛教非但不做廣告,你想聽法,還要你自己去請法,請求善知識給你講點開示。一般情況下,你不請他不說,這不是善知識架子大,這是對法尊重,法是要你自己求的。

菩薩常為大眾請法,有時也會不請自說

但有時候大眾不知請法,所以在法會上,菩薩就起來請如來演說法要,這是菩薩代大眾請法。也有在沒有人請的情況下,善知識覺得有說法的必要,就跟大家講一點法,這叫不請自說,佛有時候也是這樣。

學生要求法,不要變成老師請你來學法

如今末法,情況又不同了,有句老話:“若要好,大做小。”現在變成什麼?不是學生來請法,而是老師請你來學法(眾笑),有的學生要走,老師就請他留下來學法。末法到這種地步,那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眾生對法的愛好冷了下去,就成了只拜佛,不學法

眾生對法的愛好逐漸冷下去了,認為法要不要並不重要,可能歷代法師所宣傳的主張的,也起了一些不好的影響。例如過於提倡唸啊,拜啊,而疏忽了求法、聽法、學法。而且在說法過程中還宣傳了很多神奇的事跡,就更吸引人。例如說:從前修行人拜《華嚴經》一字一拜,一部《華嚴經》這麼長,要好幾年才拜完。不學、不聽、不講,就是磕頭,磕到後來,據說空中飛來一顆佛的捨利,(笑聲)這麼一講,大家都拜啊拜啊,慢慢對法義理解的必要性,對法必須實踐的重要性就沖淡了,以為這樣就是修行了。當然,如果你已經懂得法,是個智慧非常大的修行人,那麼抽個時間專門以禮拜的方式來用功,止住妄念,這也可以,但在不懂法的時候首先要學法呀。

要以法度眾生,破轉*輪罪過極大

請轉*輪,目的是以法度眾生,如果不是以法度眾生,釋迦佛為什麼說四十九年的法?可是有一種罪,那可是罪過無量,就是破轉*輪,善知識在講經說法,他在背後搞鬼,搞破壞,這種罪要下無間地獄。比如有人說,“叫你不要去聽不要去聽,你偏要去聽,你這樣聽下去,唸佛唸不好了,你再去聽,臨終的時候大家不給你助唸,看你怎麼往生?”嚇得人家都不敢來聽法了。還好,今天總算還有這麼多人來聽法,假如都不來聽了,講經說法也講不成了。誰說這個話,就是破轉*輪,誰下無間地獄。往往說這話的人還不知罪,還高興地以為有功德,破壞大家來聽佛法,難道有功德嗎?

居士說法也是代如來宣化,對法不能傲慢

還有種說法,有的出家人常說:“居士說法出家人不聽。”這是違背釋迦佛的教導,釋迦佛教導依法不依人,凡是講法的你都要恭敬他,對說法的善知識要作大師想,大師就是佛。居士一上法座他也是代如來宣化,他講的是佛法呀,你怎能不聽呢?佛法你不聽,也太傲慢了,這種都會背罪過。今天時間到了。

 

 

上一篇:普獻法師:三P原則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