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普獻法師:寶積經講記 四非真實菩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寶積經8-1:四非真實菩薩
 
主 題:寶積經第8-1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接著我們講到辨明菩薩的行相裡邊,有真實菩薩或者非真實的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非菩薩而似菩薩。何謂為四?貪求利養,而不求法。貪求名稱,不求福德。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樂聚徒眾,不樂遠離。迦葉!是為四非菩薩而似菩薩。】
 
這個地方讓我們了解到,有些人穿著修道的衣服,看起來是像修道的人,可是徒有外表而不是真正的修道的人。那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貪求利養,而不求法」。也就是說穿著修道的衣服,世間人誤以為他是修道,值得尊敬,所以有種種的供養;這個就很麻煩了。甚至有些學者也是研究了佛法,把佛法當成一門學問,而不去求法的實踐,這是一個佛學者而不是學佛者。
 
我們再看社會上這些奇奇怪怪的現象,在市場、在火車站、在人多的地方,常常有這個穿出家衣服,甚至穿紅祖衣站在那邊,一副修道的樣子。你問他:做什麼呢?他說:他要建寺廟、他要做什麼善事。一般信徒都很善良,這些人就是利用別人善良的心,來騙取財物滿足自己的私利。
 
這個就是「貪求利養,而不求法」。外表看是修道者的樣子,事實上是為了名利。因為不花本錢,用不著什麼技術,把修道的衣服這麼一穿,外邊善良的人就被蒙騙了。
 
第二種「貪求名稱,不求福德」。有些人沒有辦法跟人家共住,又想偷懶,那怎麼辦呢?就到阿蘭若;阿蘭若就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一個人去深山海角苦修,苦修的結果,慢慢就有名望了,一傳十、十傳百,人家就說某某人在深山裡面苦修,所以感動許多人來供養。這個是貪求名稱而不求福德,跟菩薩道剛剛好是背道而馳。行菩薩道的人不會去執著孤僻的索隱行怪,一個人獨修。這個對佛法來講不是好現象。
 
第三種「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有一種人來出家修道,目的是做什麼呢?目的是自我生死的解脫,煩惱的解脫,而不知道說如何來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只重視自己的生死煩惱,而不去重視眾生的生死煩惱,這個以行菩薩道的人來講是說不過去的。因為眾生畢竟都是我們多生多劫來的父母兄弟姊妹,何況眾生這麼虔誠來供養修道的人。
 
一個修道者必須為眾生來設法引導他智慧提升、福德提升,不能單單為了個人的生死,急急忙忙的了了生死,斷了煩惱,眾生的生死隨他去生死,這個是說不過去的。所以看起來是一副修道的樣子,但是跟菩薩道卻是不相應。
 
所以「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就是說,對眾生的生死煩惱、痛苦無動於衷,這跟菩提心是不相應的。
 
第四種「樂聚徒眾,不樂遠離」。有些修道者喜歡多收門徒,越多徒子徒孫的,非常興旺,像世間的那種貪戀執著。所以一個修道者如果廣聚門徒,以為這樣就是廣度眾生的話,也不見得。
 
真正的是說,這些徒弟們來跟你出家,是修遠離煩惱、遠離生死,而不是增長我們有這麼多的徒子徒孫圍繞在身旁,不是這樣子的。一個修道者是真正的為了眾生的解脫而起大悲心,來說法利益眾生,而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欲名利,這個是相差很大的。
 
所以我們講到這四類:第一類就是沒有按照佛法去修;第二個是孤僻在一個阿蘭若地方,跟世間無關了;第三種是大興土木,建寺廟;第四種是廣聚門徒。這樣有的時候就會變成相似菩薩。看起來是修道者,在建寺度眾,而真實是生死無關、煩惱無關,不重法而重世俗的這些建設,聚集一些徒眾,這樣子就是喪失了真實菩薩的意義了。
 
 
 
 

上一篇: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1~9)
下一篇: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10~19)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