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太子出家是父親同意的
今天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出家的紀念日,出家的時候他還是個王太子,他是出家以後通過六年的苦行在菩提樹下成佛的。出家要有極大的雄心壯志,所以供釋迦佛的大殿就叫“大雄寶殿”。拿歷史的事實來看,釋迦太子是通過他父親同意後出家的。佛弟子要照釋迦佛的作法去做那就不錯,所以出家要通過父母同意,因為父母恩重如山,如果父母不同意,照理你是出不成家的。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來,歷史上中國的佛教被人隨心所欲地改變了。這離不開受道教儒教思想的影響,過去常講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形成了一個中國式佛教。
佛教只有一個,哪分中國和印度
從前有人到我們這兒來,因為我們這兒都是照釋迦佛的教導去做,他就感到不一樣,他說:“你們是印度佛教,我們是中國佛教。”這笑話不笑話?佛教來自印度,真正的佛教只有一個,哪有什麼印度佛教中國佛教?佛教被改變了,偏偏要豎起一塊牌子:“我們是中國佛教。”真叫自圓其說。
就拿出家來說,中國的出家人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出家,他就一個人跑掉,照佛教的規矩來說,這是不對的。可是過去有人說:這叫道心堅固,值得贊歎。這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中國佛教歷史上大都這樣,現在年輕人也是這樣,可能是受了老一輩的影響吧。有的年輕人他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他也喜歡這樣的“道心堅固”,我想這可能是前輩子的影響,因為他的前一輩子佛教就是這個樣。我是不主張這樣的。
有人做錯了事,卻受人敬佩
1994年,我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有個年輕的出家人跟我說,他怕父母反對,所以出家四年了都不跟家裡聯系。父母沒辦法找到他,天下寺院這麼多,哪兒去找?他這種做法受許多人敬佩,可是我就把他批評一頓,我說“你做錯了,慈悲心都沒有了。”他聽了我的話,給家裡寫了封信,沒幾天他爸爸就來了,來的時候正巧他在我房裡,同學陪著他爸爸到我房裡來找他,爸爸一見兒子就嚎啕大哭。後來爸爸在培訓班裡住了幾天看看兒子一切都很好,佛法也很有道理,他也就放心了,就非常安心地回去了。
跟釋迦佛觀點不一樣,變相的佛教就搞出來了
我們弘揚佛法,目的就是想把錯誤的東西再扭轉過來,可是很吃力啊,你管你講他管他不認可,說是“觀點不一樣”,跟釋迦佛的觀點不一樣就叫末法。釋迦佛的法就是這樣慢慢被滅掉的,真正的佛教沒了,變相的佛教搞出來了,那可不是真貨啊,至少是“修正主義”。
父親把釋迦太子軟禁,他就逾城出家
當初釋迦太子要出家,他的父親跟他講條件,“你走了,我的王位咋辦?你生個兒子就可以去了。”所以釋迦太子生了一個羅睺羅。可是這時父親說話不算數了,非但不同意他出家,而且把城門鎖起來,派衛兵把守,門上還裝鈴,只要城門一動,很遠都聽得到鈴聲,就等於把釋迦太子軟禁了。可是釋迦太子他有極大的雄心壯志,一天晚上他就到馬房裡牽了馬,騎著馬跳過城牆,跑到很遠的山上,拿出寶劍把頭發削掉,這就叫逾城出家。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2)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釋迦佛出家紀念日為清涼山佛學苑四眾弟子作開示
出家能使佛教繼承下去,是件大好事
提要:
■ 盲目崇拜錯了,會一直邪下去
■ 不懂就不懂,學生如同木頭人
■ 收徒成了招工,更談不上修行成就了
■ 出家能使佛教繼承下去,是件大好事
■ 出家是為了護持正法,出家後要天天聽法誦經,修禅定
■ 釋迦太子出家是為了解救眾生的苦
■ 人因為感情作用,錯了也不會認錯
盲目崇拜錯了,會一直邪下去
這個歷史事實大家都知道,可是釋迦太子為什麼要出家?為什麼要把頭發剃掉?人們從來不問一個為什麼,不問一個為什麼,你學佛就沒有科學態度,等於盲目崇拜,搞形式。還好,你崇拜的是釋迦佛,這個路子倒沒錯,假如你盲目崇拜的人不是真正善知識呢?那麼一直邪下去。
不懂就不懂,學生如同木頭人
初信佛的人,還沒有受老一代的影響,膽子還比較大一點,尤其是年輕人,喜歡多問,可老一輩解說不出來還會說你不恭敬,說你不該起疑心。不明白的相信不叫迷信又是什麼?釋迦佛講法的時候,還向學生提問題,叫學生回答,有時候釋迦佛還問: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可是中國的佛教現在成了不懂就不懂。我看以後還會變成學生不提問題,法師也用不著解答問題,大家坐好,學生個個如同木頭人。
收徒成了招工,更談不上修行成就了
現在當師的可能也沒有跟徒弟講過出家的意義和目的。還有的地方看見年輕人有想發心出家的,又怕父母來找,馬上給他剃頭,父母還沒有同意呢,頭發已經剃光了。還有的地方呢?出家的目的不懂,師父為什麼叫他出家他倒懂的,“我們這兒佛事忙,師父忙不過來多收幾個徒弟。”那叫出家嗎?那叫招工!(眾笑)管吃管住,每個月衣單費八百元,性質就變掉了,還有什麼好結果?更談不上修行成就了!
出家能使佛教繼承下去,是件大好事
出家功德應該贊歎,有人出家,佛教就能繼承下去,因為後繼有人了,傳燈就是傳到年輕人身上,所以叫“法王座下又添孫”,能夠使佛教子孫萬代繼承下去,這是件大好事。
出家是為了護持正法,出家後要天天聽法誦經,修禅定
今天既然是釋迦佛出家紀念日,所以首先要給你們講講出家的意義和目的。過去的年代,當師的可能還會給你講講出家的要求、出家的發心、出家的目的,總會講幾句:“你出家喽,要了生死,要持戒,出家人是內護正法,你要弘法度眾生。”現在有的師父話就不同了,“你出家了,要學唱念、敲法器,褲腳管要綁起來。”從前釋迦佛跟出家弟子可沒說過這種話呀,而只說你們要天天學習,要聽法誦經,要修禅定,“非誦即禅,非禅即誦”。
釋迦太子出家是為了解救眾生的苦
你既然是釋迦佛的弟子,你要跟佛學,總要懂佛當年出家是為了什麼。釋迦佛的傳記差不多信佛的人都知道,可有誰在學呢?釋迦佛小時候在宮門外看到農夫耕田,鋤頭翻出一條蚯蚓,一只麻雀把它叼走了,老鷹又把麻雀叼走了,強的吃弱的,釋迦太子心裡就起悲憫心:眾生可憐,互相吞食。看到老百姓生活這麼的艱苦,而自己在王宮裡不用勞動卻享受得這麼好,整個社會充滿階級壓迫,多少眾生在受苦受難,他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為了要解救眾生的苦,所以他要去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是這樣出家的呀。滿胸懷裝的是所有受苦的眾生,所以什麼力量都擋不住他。
人因為感情作用,錯了也不會認錯
當年淨飯王同意釋迦太子出家,後來反悔了,所以這是淨飯王的錯。老話講“一言既出,驷馬難追”,哪可以隨隨便便想怎麼變就怎麼變?你不想一想,你一變別人就苦惱了。他父親因為對兒子愛,捨不得啊。可見得感情是個最危險的東西,人有了感情,做錯了事情他也不會認錯的,淨飯王還不是因為感情才做錯事情,因此釋迦太子就不聽他的,你把城門鎖起來我就逾城出家。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釋迦佛出家紀念日為清涼山佛學苑四眾弟子作開示
出家要遠離鬧市捨去尊貴
提要:
■ 出家要學釋迦太子的出離心菩提心
■ 出家要遠離鬧市捨去尊貴
■ 出家要住清淨的寺院,不能住俗家、賓館
■ 出家要染衣捨俗,有人修苦行卻輕慢法
■ 隨著朝代不同,中國出家人的裝束也在隨意變化
出家要學釋迦太子的出離心菩提心
釋迦太子出家是為了要解除生老病死的苦,這就是出離心,他探求宇宙人生真理的目的是要解決所有眾生的痛苦,這就是菩提心,釋迦太子出家從來也沒有個人名利上的要求。那麼把你出家的動機,你的所作所為去和釋迦佛這面鏡子對照對照,如果你學釋迦佛的樣,也能夠這麼樣去發心這麼樣去做,你是真出家,要不然,至少可以說不夠標准。
你們做居士的發心出家也是好事,但出家的目的要先搞搞清楚,是為了學法求真理,為了將來弘法度眾生,為了解決眾生的生老病死苦,歸納起來要有出離心要有菩提心,這樣出家的動機才沒錯。
出家要遠離鬧市捨去尊貴
我們要學釋迦佛的第二點就是:出家必須離開家,最好能離開繁華的城市。當初釋迦太子出家就是從王城裡出走,跑到很遠的山林裡。如果要在王城裡出家,他只要開開口,他的父親巴不得他能留在身邊,“你只要不走,給你造個精捨,你就住在裡邊修行好了。”釋迦太子跑到森林裡去,把頭發剃掉,表示他捨掉世俗人最珍貴的東西,因為印度人把頭發看得非常珍貴。我小時候住在上海,巡捕房的巡捕經常有高個子,頭發包起來的印度人,印度人都包頭發,因為頭發最高,所以最尊貴。釋迦太子又把頭發上面象征太子身份的寶珠也不要了,換上平民的衣服,這叫捨去尊榮。你要出家就應該照釋迦佛的作法去做。
出家要住清淨的寺院,不能住俗家、賓館
釋迦太子出家以後可沒有覺得在森林裡日子長了沒勁了,這樣干巴巴的生活,不是坐在樹下就是呆在山洞裡,又懷念起王宮的生活跑回王宮,“爸,我回來了”想再享受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沒有吧?可是今天有些出家人,有的還號稱大法師,竟然仗著自己有錢——其實他的錢都是居士供養的,不肯住寺廟,非要住五星級賓館,出了家還重新去抓榮華富貴,這到底是真出家還是假出家?是學佛還是學老板?所以你們多看看釋迦佛以及當年跟佛出家的那些比丘的傳記,比如像阿那律、阿難、捨利弗、目犍連,都是聲譽很高的大比丘大阿羅漢,像尊者羅吒婆羅回家探親連家裡都不住,爸爸硬是要他在家裡過一晚,他說“我出家了,我不能在世俗人那裡住。”現在有的出家人卻到處亂住。這也難怪,多少年代來,尤其是現在,佛門裡個別名望很大的人極力鼓吹不講法,不聽法。佛弟子不懂法,就變成無知得很。
出家要染衣捨俗,有人修苦行卻輕慢法
出家人必須染衣捨俗。印度天熱,在家人一般都穿白衣,出家人為了有所區別所以要染色。染什麼顏色?俗稱壞色,就是敗壞的顏色,破舊的顏色。
隨著朝代不同,中國出家人的裝束也在隨意變化
出家人的裝束,各個朝代不同,衣著也在變化,雖不叫流行色,至少大家都跟著變。現在的袈裟大都比當年釋迦佛的要高貴。出家人不應該戴帽子,但從前的中國出家人流行戴元寶式的帽子,前面寫個“佛”字。後來又流行一種把頭跟肩包起來的帽子,有一次還把我嚇了一跳。那是我在一個寺院的培訓班講課,傳說那裡在鬧鬼,有天晚上我下樓,月光不亮,燭光搖晃,香爐前面有一個戴著黑披肩帽子的人站著,臉也看不清,我嚇了一跳。(眾笑)鼓足勇氣去看:“是你呀。”原來是二十來歲一個小和尚。這種裝束,真不莊嚴!
還有一個時期上海出家人流行的帽子是在鞋帽商店買來的法國式帽子,圓形的帽頂上翹了一根小尾巴,他們就把小尾巴剪掉。就連帽子也不知道變了多少回。最近幾年呢,不光是頭上有一頂圓帽子,還掛了一條很長很長的圍巾。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釋迦佛出家紀念日為清涼山佛學苑四眾弟子作開示
出家了,再抓名利,就不像佛教的出家
提要:
■ 出家人代表如來形象,衣著不可隨便改變
■ 出家人要跟世俗一刀兩斷
■ 如今假和尚大都進寺著僧衣,出寺穿俗衣
■ 出家了再抓名利,就不像是佛教的出家
■ 有人為了提高知名度,把大人物名字排了一大串
■ 名人不愛掛頭銜,富人不愛戴手表
■ 求法不求紅本本,這才灑脫
出家人代表如來形象,衣著不可隨便改變
出家人應代表如來形象,就不准戴帽子,要跟釋迦佛一模一樣。戒律裡可以有開許,因為佛是慈悲的,但開許是有原則的,比如寒冷地帶,或者你有病,頭上不能吹風,這可以開許,可要知道這並不是一個出家人應有的裝束。
出家人要跟世俗一刀兩斷
從前聽老一輩說,從前四川近慈寺,有一天能海上師在韋馱菩薩的護法殿上供,看到一個外來掛單的出家人戴了一頂帽子也隨眾來上供,能海上師跟旁邊人說:“叫他馬上走。”戴帽子的不准掛單。居士可以隨你裝束,你穿西裝也可以,但你一出家就要跟世俗一刀兩斷,不能有任何關系。
如今假和尚大都進寺著僧衣,出寺穿俗衣
出家人不准穿在家人衣服,裡裡外外不准穿白的,包括白襪子白鞋子,要做到染衣捨俗。
我年輕時就聽到,有些可能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據說有兩套衣服,一套是僧裝,一套是西裝。幾年前在福鼎,一個居士告訴我,他跟一個年輕的出家人同車,這個出家人穿了在家人衣服。後來到站都下了車,這個出家人可能是個假和尚,要到哪一家去做佛事。那個居士認得路,就給他指路,到了一個地方,他跟居士說:“你稍微等我一會。”他把包拉開來,把身上衣服換下來,把出家人的衣服穿上去,就在那個地方換衣服,那不是演戲嗎?如今假和尚大都如此,進寺著僧衣,出寺穿俗衣。
出家了再抓名利,就不像是佛教的出家
釋迦太子連王子的榮華富貴全都捨掉了,出家人也應該這樣,要什麼名?要什麼利?出家了還去抓這些東西,那這種出家就不像是佛教的出家。
有人為了提高知名度,把大人物名字排了一大串
佛門裡邊現在要辦一件事情真難啊,不管是要辦個居士林,或者要搞個法會,或者要辦個宏法事業,有的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名單要排一大串。有的地方把我名字也排在顧問裡,我也沒去過,他們也沒有來問過我。(眾笑)而那些大名鼎鼎的人呢,有些人認為非得排進去不可,好像不這樣做就會鬧矛盾。我就不搞這一套,人家勸我這麼搞我就厭煩。
名人不愛掛頭銜,富人不愛戴手表
還有名片,有人頭銜多得一張名片還排不下,所以名片用雙層,什麼會長、董事長、顧問,……只要有頂帽子他就寫上去。其實帽子多的人不一定有什麼名望,往往是故意掛些頭銜,意思是:你看,我也是個有名望的人。真正有名望的人用得著這一套嗎?不必要嘛!好比有錢人不愛戴手表,因為怕麻煩,套在手上也不舒服,他要知道時間很簡單,“現在幾點鐘了?”(眾笑)都是別人給他戴手表的,這是打打比方喽。
求法不求紅本本,這才灑脫
我看你們這些學生真是了不起,你們對於佛學苑發不發畢業證書好像無所謂,這就叫灑脫,這說明你們不是為拿畢業證書來的,你們是來學佛法的。當然,辦學總要發證書,但我看你們根本不動這種腦筋。我說句風趣話,我想你們大概有這種觀念吧:要畢業證書干嘛呀?我只要告訴他:“我是傅老師學生”,就行了。傅老師這個名聲,好也普遍,丑也普遍。“我告訴你,我是傅老師學生,如果你聽到好名聲就要我,你聽到丑名聲就不要我,我也不要你,反正咱們合不來。”(眾笑)這是說說笑話。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釋迦佛出家紀念日為清涼山佛學苑四眾弟子作開示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提要:
■ 要學釋迦太子出家後不學外道
■ 釋迦太子苦行六年,不等於錯了六年
■ 坐山洞不是為了變泥菩薩,出家要斷絕世俗愛好
■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 釋迦太子的苦行,我們做不到,要心生慚愧
■ 苦行能去貪欲、瞋恚,是過渡的必要手段
要學釋迦太子出家後不學外道
後來釋迦太子去拜訪外道,外道都很喜歡他,都想留住他,可是釋迦太子的觀點與外道的觀點不一樣。那些苦行外道,修得苦裡苦,可是釋迦太子認為他們沒有智慧,不能徹底覺悟也不能了脫生死。這不是釋迦太子的傲慢,釋迦太子小時候念書的時候就比老師聰明,因為他是最後身菩薩嘛。
這一點我們今天也應該學一學。可惜有的出家人竟然學起氣功來了,而且拜外道為師,學起了《太上老君感應篇》,這就不像個佛弟子了!況且這種作法也是釋迦佛不許可的,三歸戒規定: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這種人連三皈依都沒做到,可這些學外道的出家人還口口聲聲說:我是僧寶。破了三皈戒,哪是什麼寶?我們這裡連居士都不許學氣功,也不許學道教,比他們清淨得多,正規得多。
釋迦太子苦行六年,不等於錯了六年
後來釋迦太子就到了雪山洞裡六年苦行。人們所聽到的就是他在雪山洞裡六年苦行是錯的,那就等於說釋迦太子錯了六年,出了山洞,接受了牧女的供養,喝了牛奶,到菩提樹下就成道了,成佛有這麼簡單?!
坐山洞不是為了變泥菩薩,出家要斷絕世俗愛好
你們假如不改變習氣,不改變你們的愛好,你們想找一個山洞修苦行,那麼你這六年准備干啥?說唸經吧,即使三藏十二部都給你搬到洞裡,你光是唸也不懂啊。說在洞裡整天燒香吧,人家一看這個洞裡香煙缭繞,只有你一個人坐著,你也變了泥菩薩。你總不會說:“帶副麻將牌去打牌。或者打打太極拳、跳跳迪斯科”。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經書裡說:“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釋迦太子六年苦行獲得了殊勝的靜慮,禅定譯成漢文就叫“靜慮”,六年下來獲得極其殊勝的禅定,所以我們應該朝釋迦佛頂禮。這就說明釋迦太子在雪山洞裡修了六年禅定。
釋迦太子的苦行,我們做不到,要心生慚愧
釋迦佛只說像外道那樣的苦行是錯的。我認為釋迦佛所以能夠成佛,一方面是往世修行的功德等流下來,另一方面,六年苦行功不可沒。釋迦太子當年六年苦行沒有你所想象得那麼愚蠢,假如是你聰明,你今世怎麼不成佛?苦行是必要的手段,佛教的十二頭陀行就是苦行,佛大大贊歎頭陀行,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至於我們做不到像釋迦太子那樣的苦行,我們應慚愧,因為咱們條件不夠,體力也差。但咱們這兒跟別的地方比較起來,也算是苦行了。釋迦佛很慈悲啊,不一定要弟子們修的苦行和他一模一樣,人的條件不同嘛。比如說當年釋迦佛修苦行,傳記上說他有時候支持不住昏倒在地,咱們假如也修到皮包骨頭,一昏倒,可能爬不起來了,所以苦行也是相對說的,個人的體力不同嘛。
苦行能去貪欲、瞋恚,是過渡的必要手段
修苦行容易去掉貪欲,也容易去掉瞋恨心,瞋恨心從哪裡來?貪不到就會動瞋恨心,我們反對的是像外道那樣的苦行,外道的苦行沒有智慧,非因計因,非果計果,所以不能出生死。
後來釋迦太子從雪山洞裡出來了,在尼連禅河裡洗了澡接受了牧女供養的牛奶,恢復了體力。有人根據這個事實就說釋迦佛認為這六年苦行是錯的,其實這是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比如醫生告訴病人,吃這種藥必須忌口,否則你病就很難好。你為了病好總得聽他的,苦就苦一點喽,又不會叫你喝西北風。可是等到你病好了,醫生就說:“現在可以吃了。”“我也不大想吃”,“不大想吃還得吃,要補身體,否則你的身體不能完全恢復”,是這麼一個過程呀。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釋迦佛出家紀念日為清涼山佛學苑四眾弟子作開示
苦行是必要的手段,但不是永遠的手段
提要:
■ 苦行不是永遠手段,長期苦行你也修不上去
■ 禅定是降魔,並非入魔,不要把“降魔成道”說成“入魔成道”
■ 不能說喝了牛奶就不像修行人
■ 胖得氣喘,圖享受喝牛奶,那才錯了
■ 不能說不喝牛奶持戒就清淨
■ 對出家要有個正確的認識
苦行不是永遠手段,長期苦行你也修不上去
釋迦太子明白自己修行的程度,已經到要恢復體力的時候了。恢復體力就是恢復生理上運轉的作用,成佛不能光靠心理上的力量還要靠生理上的力量,所以必須要恢復體力。事實也是這樣,恢復了體力,他沒有再到雪山洞裡去修苦行,而進入了另一階段,他是到菩提樹下去成道了。所以修苦行是個過程,是必要的手段,可不是永遠的手段。也就是說當你需要補身體的時候你還得要補身體,否則你生理上的力量不夠,你也修不上去,這是科學態度呀。
禅定是降魔,並非入魔,不要把“降魔成道”說成“入魔成道”
有些人出了家並沒有向釋迦佛學習,別說不修苦行,連禅定也不修。假如你不修禅定是對的,釋迦佛何必規定佛弟子要修禅定呢?那麼釋迦佛六年禅定獲得的殊勝靜慮也錯了?說“修禅定要入魔的”,難道說釋迦佛修了禅定就入了魔,入魔後就成道了?應該是“降魔成道”,怎麼成了“入魔成道”呢?禅定是降魔的,怎麼說成容易著魔呢?佛規定佛弟子都要修戒定慧,不修禅定你就是不願意跟釋迦佛學習。
不能說喝了牛奶就不像修行人
其中還有一段故事,五個從王宮裡出來的大臣開始對太子修苦行非常敬佩,因為印度古時候外道都是修苦行的,後來看見釋迦太子從雪山洞裡出來,接受牧女供養,喝了牛奶,五個人就說太子退心了,所以他們就走掉了,到鹿野苑去苦修了,苦修到後來有成佛嗎?是釋迦佛喝了牛奶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再到鹿野苑去度他們,轉變了他們的錯誤觀念。
胖得氣喘,圖享受喝牛奶,那才錯了
如今有人也是如此,誰喝牛奶就說,“這不是修行人”。醫生說“你身體太虛了,必須要吃點營養,你們吃素,牛奶總要喝。”“身體差是業障啊!”死也不喝,表示道心堅固不退心。釋迦佛也喝牛奶的,你怎麼能跟佛唱反調呢?如果你把它作為享受那就錯了,比如你常吃圓桌面,胖得氣喘,還在喝牛奶,那就用不著了。有說“我吃慣了”,一個不肯改習氣的人能叫修行人嗎?
不能說不喝牛奶持戒就清淨
有人說:“某某人持戒持得很清淨啊!他連牛奶也不喝的啦。”持戒清淨不清淨要根據戒,不根據喝不喝牛奶。我今天的講話是依據釋迦佛出家成道的事實來講的,如果說我講錯了,難道釋迦佛也錯了?現在比過去好一點,老師父看見徒弟身體不好總要慈悲,開始喝豆奶,現在有的地方喝牛奶也可以了。你們也應該喝牛奶,我每月都給你們發奶粉。看見你們哪個胖起來我就高興,看見哪個瘦得像個猴子,我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對出家要有個正確的認識
今天,主要是介紹一下釋迦佛出家的真實情況,以便我們學習,下次再跟你們講出家的功德。我想通過這些講法使你們已經出家的,或者正要發心出家的,思想上都能夠有個正確的認識。(回向)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
傅味琴
2006.3.9為清涼山佛學苑四眾弟子作開示
(於2006.3.7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由明理而起崇敬,由崇敬而親近佛
提要:
■ 由明理而起崇敬,由崇敬而親近佛
■ 苦行和中止苦行都是修行必要的手段
■ 佛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
■ 吃飯是治饑餓病,苦行是治貪欲病
■ 十二頭陀行做到有功,沒做到無過
由明理而起崇敬,由崇敬而親近佛
我們今天紀念釋迦佛,學習他以大雄大力出家,經過苦修,一直修到成佛的這種精神。我們了解了釋迦佛的偉大之處,能使我們明白我們學佛修行這條路不會錯的,我們的心也由於崇敬釋迦佛,而更加靠近了佛。
苦行和中止苦行都是修行必要的手段
上次講到釋迦佛雪山六年苦行,經典裡有一句話:當我們修行懈怠的時候,我們要常常想起雪山佛,這樣我們就會振作起來。所謂“雪山佛”就是指釋迦太子在雪山洞裡的六年苦行。後來釋迦太子離開了雪山洞接受了牧女的供養,恢復了體力,這是不是說他在雪山洞裡的苦行錯了?這個說法比較簡單片面,也武斷了一點,我的理解是釋迦太子體會到自己苦行已經達到了目的,這時必須要改變一下,因為要迎接下一個時期,必須要身體配合作些調整,這時如果繼續苦修下去,那就沒有意義,那也就錯了。
佛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
我們知道釋迦佛極力主張頭陀行,釋迦佛說過: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十二頭陀行就是十二種苦行,可見佛認為苦行是沒有錯的。但修苦行不能千篇一律,也要辯證地看。每個修行人都要走苦行這條路,但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苦行的程度也可以各有不同。所以釋迦佛並沒有規定我們也要住雪山洞,每天只吃一麻一麥。但我們也不應該為了掩飾自己在物質生活上的享受,反說苦行是錯的。現在一般總認為修行很苦,可是在某些方面來看,今天有的修行人比世俗的人還要享受。比如漢地的佛教主張吃素,可是吃素的人有時候比社會上人還要鋪張浪費。你們只要到素食館去看看,吃圓桌面時,有冷盆、熱炒、點心,丸子、白木耳等等,整個圓桌面都擺滿了,盆子上面放盆子,放了二層還要放三層,根本吃不光,等會兒全倒掉,社會上一般家庭也沒有奢侈到這個程度,這種風氣的形成跟長期以來佛門裡宣傳“苦行是錯的”大有關系。所以有點覺悟的佛弟子總喜歡到齋堂裡去過堂,齋堂過堂跟吃圓桌面相比,當然苦得多喽,最多三、四個菜一個湯,總不見得有素雞素鴨紅燒獅子頭素排骨素黃鳝。
吃飯是治饑餓病,苦行是治貪欲病
其實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吃飯也好,苦行也好,都是為了治自己的病。比如醫生開處方,該用補藥時得用補,該用洩藥時要用洩,今天胖子吃素減肥對他來說也是苦行啊,所以執著於任何一個極端都是錯的,應該辯證地看問題。
貪享受的人至少心裡要慚愧,不但不慚愧,還要對苦行的人說閒話,吹冷風,為的就是證明自己這樣沒錯。釋迦佛反對的是外道苦行。貪享受的人對釋迦佛的一生,對佛所講的法片面乃至錯誤的理解,形成了歪曲,這種歪曲就導致了末法時期,最後導致了佛法的消滅,因為失真了。
我就不自作主張,比如我生病,我的態度就是聽醫生的。醫生叫我有些補的東西不能吃,我就不吃;醫生叫我吃清涼的東西,我就吃清涼的;醫生叫我冬天要補一補,那麼我就補。病人要聽醫生的話,這是治療起碼的要求嘛。同樣,我們學釋迦佛就要聽釋迦佛的話。
十二頭陀行做到有功,沒做到無過
佛教的苦行標准是十二頭陀行,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修十二頭陀行?也未必。十二頭陀行你做到有功德,做不到沒有過錯,你能修起其中的一條兩條,就有功德。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做不到,就去說人家錯,也不能因為自己做到了,就說人家沒有做到的不對,這都是根據自己主觀意識亂說話。學佛不能根據你自己想的一套,也不能你自己喜歡怎麼說就怎麼說,那不要造業了嗎。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8)
傅味琴
2006.3.9為清涼山佛學苑四眾弟子作開示
(於2006.3.7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沒有善知識住世轉*輪,佛法不是要滅了嗎
提要:
■ 不懂佛法的人,錯的說對,對的說錯
■ 苦修要照佛的規定,不能學道教,也不能自搞一套
■ 釋迦佛成道後,接受天人勸請住世轉*輪
■ 沒有善知識住世轉*輪,佛法不是要滅了嗎?
■ 住世轉*輪,與願生他方淨土並無矛盾
不懂佛法的人,錯的說對,對的說錯
現在有許多人沒有照佛的話去做,人家不但不說他錯,有時候反而贊歎他。你照佛的話去做,他對你不好理解。因為他不懂佛法呀,他根本不是以佛法為標准,而是以他自己受的影響為標准。
苦修要照佛的規定,不能學道教,也不能自搞一套
比如我年輕時在上海,有一次我家來了兩個年輕的出家人,中午飯我就請他們吃飯,他們說他們自己有准備,他們平時不吃飯也不吃菜。他們把挎包打開來,吃自己帶的棗子花生之類的。這種作法在中國的佛門是受人贊歎的,說他們“了不起,不吃人間煙火食”,如果吃樹皮草根呢?更了不起。修道修得像個道士!這就是不懂佛法的危害,全是受道教儒教思想影響的結果。
從前,海燈法師是練武功的,有個出家人想拜海燈法師為師,海燈法師不肯收他,因為這個出家人不吃飯,專吃樹皮草根。海燈法師就訓他:你必須吃飯。哪有佛弟子吃樹皮草根的?還有人專門學道教的辟谷。
由此可以明白苦修是佛贊歎的,但是應該要照佛規定的苦修,而不能自己想一套。
釋迦佛成道後,接受天人勸請住世轉*輪
後來釋迦太子就到菩提樹下降魔成道。成道以後釋迦佛本想進入涅槃,有天人來勸請,請佛住世轉*輪。為什麼要轉*輪?因為要度眾生啊。天人講了好多佛過去世的發心乃至於犧牲頭目腦髓,為了求法為了解脫眾生苦的事跡,今天成道了怎麼不轉*輪,不度眾生了呢?雖然多數眾生都很愚癡,對於佛講的法、佛證到的境界不一定能理解,可是,還是有某些眾生與佛有緣啊。於是釋迦佛接受了天人的請,沒有涅槃。
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的,有說其實釋迦佛早就成佛了,他到娑婆世界來應化是給我們做個榜樣,讓我們看一看他是如何從凡夫修到成佛的,意思就是叫我們學他的榜樣,叫我們也應該這樣去做。對釋迦佛的一生,每一步每一個關鍵我們都要研究都要學習,所以我們也應該學會請佛住世轉*輪。
沒有善知識住世轉*輪,佛法不是要滅了嗎?
四眾弟子都是佛弟子,都應該這麼做。尤其是出家同學,更應該關心正法住世,因為出家同學是內護正法。現在佛已經涅槃了,可是還有善知識在轉*輪,比如能海上師的師父快圓寂的時候,能海上師馬上趕到師父那裡,請他轉世弘法,這就是請佛住世轉*輪。天人請佛留在娑婆世界度眾生,我們也應該請善知識留下來度眾生,即使壽命已到,至少要請他在娑婆世界繼續轉世度眾生啊。沒有善知識住世,沒有善知識轉*輪,佛法不是要滅了?護持佛法不滅,是佛弟子應該負起的責任啊。
能海上師快要八十歲的時候露了一句話,“釋迦佛是八十歲涅槃的,我明年也是八十歲”,這句話被上海倪居士聽到了,他一聽就非常緊張,馬上請師住世轉*輪,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肯這麼做?難道佛弟子忍心讓善知識都走了,無人轉*輪,讓娑婆世界的佛法很快就滅掉嗎?
住世轉*輪,與願生他方淨土並無矛盾
請善知識住世轉*輪,跟往生他方淨土本來是沒有矛盾的,但是現在人為制造出矛盾來了。為了繼承釋迦佛的事業,廣度眾生,使正法住世,你受眾生的請住世轉*輪有什麼錯?假如某些人厭惡娑婆世界的苦,羨慕他方淨土的快樂,他發願往生淨土,這也是好事情,咱們也不應該去阻擾他,這有什麼矛盾呢?
出家是悲愍眾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9)
傅味琴
2006.3.9為清涼山佛學苑四眾弟子作開示
(於2006.3.7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要愛娑婆、愛中國、愛眾生
更要愛想學法的弟子
提要:
■ 要愛國愛教,可不能動員中國人都離開祖國
■ 現在有人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說“你真糊塗啊!”
■ 我的學生不同意我求往生
■ 要愛娑婆、愛中國、愛眾生,更要愛想學法的弟子
■ 如今很難聽到勸善知識住世,而是勸他快快走
■ 為恭敬法,要請法,有特殊因緣亦可不請而說
■ 佛教要弘揚佛法,不要做廣告宣傳
要愛國愛教,可不能動員中國人都離開祖國
比如國家提倡要愛國愛教,愛國,咱們是中國人,都有一顆中國心,咱們是在中國土地上長大的,吃的是中國的飯,喝的是中國的水,祖國對我們的恩怎麼能忘掉呢?把祖國建設好,是頭等重要的事。開放了,可以跟國際上交流,自由來往,你要出國國家也認為很好,給你護照,容許你出國,國家也沒有說你錯了,這有什麼矛盾?可是你要動員這麼多的中國人全到美國去,那中國豈不空掉了,國家可能要說話了吧?那個做法就不恰當了。
現在有人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說“你真糊塗啊!”
現在的佛門就是這個局面,聽不到鼓勵你要住世轉*輪的話,一進佛門就勸你唸佛求往生。假如你說我下一世還要在這個地方繼續修行行菩薩道,就會說你“你真糊塗啊!”
我的學生不同意我求往生
從前我在蘇州接到一個深圳的長途電話,一個學生問我:“現在很多人都跟我談往生的問題,老師您的看法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你假如回答“不往生也可以,往生也可以”,等於沒回答。所以我想了個善巧方便,我反問他,“我現在要往生他方淨土,你看怎麼樣?”他回答不出來了,過了一會才說:“老師你別走!眾生要求你別走。”而你呢?只管個人。當然,你要走可以,佛是滿眾生願的,你走你的,你別把這麼多人全拖走,娑婆世界還有無數的眾生沒有進佛門,還沒有聽到法,要有人度他們啊!
要愛娑婆、愛中國、愛眾生,更要愛想學法的弟子
能海上師的傳記裡有這麼一段,美國總統羅斯福派了一個特使,把一封總統親筆信交給能海上師,請他到美國去弘揚佛法,能海上師沒去,換了一個人早就腳底擦油跑得快了,這就是能海上師的愛國精神,也可以說是愛娑婆世界,愛中國的眾生,愛中國的學法弟子啊,能光顧自己嗎?
如今很難聽到勸善知識住世,而是勸他快快走
這一點你們多少應該學一學,如果你的師父快要圓寂了,你總要請一請啊,請師父下一輩子繼續在娑婆世界弘揚佛法度眾生。現在變成凡是師父或者是同學要走了,從來不請他住世轉*輪,而是助他快快走。如果當年天人不請的話,佛就涅槃了,我們今天根本聽不到佛法。往生淨土是好事,可是觀念不能偏掉了,以往那種過分的作法很難說是愛國愛教的表現。愛教是愛娑婆世界的佛教,愛國是愛娑婆世界的中國啊。
為恭敬法,要請法,有特殊因緣亦可不請而說
後來釋迦佛接受了勸請。因為佛住世是一個極其了不起的大事情,講佛法也是一件極其了不起的大事情,既然了不起,必須要有恭敬心,所以釋迦佛有請他才住世為眾生說法,別的宗教做宣傳廣告,我們佛教不做宣傳不做廣告。作宣傳廣告是對法不恭敬。規定要請了才講,除非他不懂得請,或者這個地方有特殊因緣,那麼也可以不請而講,法哪可以隨便亂給的?
佛教要弘揚佛法,不要做廣告宣傳
在一般小城鎮,總是看到有人家大門上貼了一張十字架,這就是宣傳,形同廣告。沒多少路,又看到一家大門上一張“南無阿彌陀佛”,這兩張好像性質一樣。再走過一段路,又看到一張門神,從我們佛教觀點來看,這樣做對佛太不尊敬了吧?把佛的名號貼在門板上作廣告還是當門神?懂佛法的人首先要恭敬三寶啊。